黃石市政協黨組深入貫徹落實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精神,把一線協商與“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推進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融通融合,落實“七個堅持”推動全市政協“一線協商”拓展深化、提質增效。
一是堅持加強領導抓部署。省政協推進會結束后,黃石市政協黨組第一時間向市委書面專題報告會議精神尤其是孫偉主席的講話精神,全面總結市政協“協商在一線”工作經驗,積極謀劃貫徹落實全省政協推進會精神的思路舉措,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9月28日,市政協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省政協推進會精神,認真研究部署全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進一步理順工作思路、明確工作重點。按照省政協要求,黃石市政協及時制定了深入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實施方案,確定了總體要求、主要內容、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10月18日,我市政協召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與會人員認真學習省政協現場推進會和孫偉主席講話精神,市政協主席、黨組書記周蔚芬出席會議并提出要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主線,以“五共”為實踐路徑,以協商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為重點,以典型示范為引領,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全面開展。會后,各縣(市、區)迅速結合本地工作實際,制定“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工作方案,指導各基層協商議事平臺組織駐室委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傳達學習省、市現場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相關文件精神,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抓一線協商、助力共同締造的濃厚氛圍。
二是堅持打造示范抓引領。黃石市政協在全市各縣(市、區)共打造9個市級行動示范點,實行“一個示范點一名主席會議成員掛帥、一個專委會包保、一個工作專班主抓、一套實施方案推進”的“五個一”工作機制,通過典型引路、示范引領,積極探索可復制的工作經驗。各縣(市、區)政協結合地方實際,共選定16個縣級行動示范點,落實主席會議成員包保工作機制,著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自示范點活動開展以來,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深入一線抓指導,不斷提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成效。如市政協主席周蔚芬多次赴陽新縣白沙鎮赤馬村示范點調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要求各級政協委員要堅定走好“五共”路徑,抓好協商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其他主席會議成員奔赴各自聯系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村容美化、發展綠色產業、建設文化長廊、小區加裝電梯、加強物業管理等問題,組織委員與鎮(街道)、村(社區)、駐村(社區)單位、黨員群眾代表開展多輪協商,積極發動基層干部與廣大群眾按照共同締造理念,聚焦一線問題,充分運用“一線協商、一同謀劃、一起建設”的辦法,著力解決基層治理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縣(市、區)政協聚焦縣級示范點,著力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各項特色活動。如鐵山區政協主席潘憲斌多次深入太子鎮益昌村實地走訪了解村情村貌,指導修建“五共”驛站群眾議事廳等,積極協調解決群眾反映下邊塘改造問題,使全村人居環境衛生得到極大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下陸區政協重點圍繞箭樓下社區、陳百臻社區、孔雀苑社區等3個示范點建設,協商解決陳百臻社區靈活就業人員辦理4050社保補貼問題,組織孔雀苑社區近視防控工作宣傳教育及調研活動。
三是堅持專家指導抓服務。黃石市政協在推動全市1455名三級政協委員編組下沉各基層協商議事平臺的基礎上,從全市三級政協委員中遴選出30名有專長特長的委員成立經濟、科技等10個“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專家服務團,為全市“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提供咨詢服務和專家指導。如市政協社法委組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專家服務團成員、部分政協委員專題調研視察殘疾人工作,為推動全市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殘疾人生活品質,共同締造殘疾人群眾的幸福生活積極建言獻策。市政協教衛體文史和學習委在承接市委交辦的給磁湖新橋命名過程中,邀請文化類專家服務團成員參與座談協商,征集橋名近30個。按照委員專家指導意見,大冶市金山店鎮上畈村推選15名政治素質高、有奉獻精神的黨員中心戶,對80戶群眾聯系包保,并采取“村民推薦、支部提名、村委會選聘”的方式,從鄉賢、致富能手、退休教師等優秀人員中選聘“一會六隊”成員41人(即村莊理事會和決策共謀小分隊、發展共建小分隊、建設共管小分隊、效果共評小分隊、聯系群眾幫扶小分隊、陽光監督小分隊),協調上畈灣共同締造工作,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產業發展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
四是堅持一體謀劃抓推進。黃石市政協堅持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將一線協商與推進“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結合在一起來抓,積極籌劃共性議題,支持各縣(市、區)政協大膽探索創新,開展各具特色的“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根據市政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和“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部署安排,市政協委員周春、馬志茹率領陽新縣婦聯、陽新義工協會到金寨村完全小學開展“關愛兒童 遠離侵害”公益講座,用實際行動踐行“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積極倡導和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關愛兒童的濃厚氛圍。市政協委員巫劍、答加娜到朝六村開展產業振興專題協商活動,并與該村觀光采摘園、儒英生態養殖場負責人商談,探討鄉村旅游與研學項目融合、家禽生態養殖與暢通銷售渠道等機制,圍繞推進鄉村振興提出意見建議。“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開展以來,全市政協三級政協委員充分利用周末、節假日等時間,通過“圍爐夜話”、“庭院座談”、“星空夜談”等方式,攜村“兩委”干部、駐村工作隊、黨小組成員、理事會成員村民代表們召開議事會500余次,解決了一批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實事,拉近了與人民群眾的距離。鐵山區政協還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與政協專委會視察、調研工作相結合,多渠道收集群眾意見,開展專題協商活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了38次協商活動,為企業、基層解決問題31個。
五是堅持營造氛圍抓提升。為加強“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宣傳引導,及時發現、總結、宣傳鮮活經驗和典型案例,我市在市級主流媒體黃石日報上開設政協委員“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專欄,截至目前已登載20多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黃石案例和經驗文章,并同步加大在黃石政協微信公眾號、市政協門戶網站、手機客戶端、黃石市政協雜志等平臺上的宣傳力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在各類媒體上發表相關稿件百余篇,有效激發了委員積極性、擴大了社會知曉面,其中《湖北黃石市政協委員深入基層助解難題 協商在一線服務進萬家》《要讓群眾感受到可喜變化》《以任務定量促實踐活動見實效——湖北大冶市政協委員聯絡室助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協商在一線”的“左鄰右里”模式》《為民解難題,解在了百姓的心坎上》等稿件在《人民政協報》《湖北日報》等國家或省級媒體上刊發,產生了積極社會反響,促進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協領導帶頭、委員主動履職、群眾廣泛參與、平臺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
六是堅持完善機制抓落實。黃石市政協認真落實不建機構建機制的要求,鼓勵和引導各縣(市、區)結合“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進一步規范基層協商議事平臺,建立健全協商議事機制。大冶市政協制作印發《民情記錄本》,“三級”政協委員及科級以上干部堅持每月下基層2次以上,“菜單”式記錄群眾“點菜”,委員聯絡室每周會商制定責任明確、目標清淅、措施有力的責任清單,變“民情記錄本”為“履職責任單”,將共同締造“五共”理念融入到“六步協商議事”法,開展協商議事182場次,并于11月份以來,由市政協主席會成員帶領各專委會干部組成四個督導考核組,深入全市各鄉鎮政協委員聯絡室對“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和“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開展情況進行交叉督導考核,認真查找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西塞山區政協分管領導組織相關責任人于11月10日分別到各鎮街對“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組織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借鑒推廣大冶市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工作經驗,規范各地相關工作。
七是堅持成果共享抓轉化。黃石市政協堅持立足政協工作特點,組織動員全市政協委員,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優勢和政協委員作用,不斷提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聚焦群眾關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著力推動協商成果轉化為群眾得實惠、委員有成就的實事。如大冶市政協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推動解決了金牛鎮金牛社區210畝拋荒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等171件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受到基層群眾廣泛贊譽。陽新縣政協協商解決城東新區1千米道路刷黑及增建15個排水口問題,推動建成陽新縣第一家社區科普館——紅湖灣科普館。西塞山區政協組織委員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39場次、146人次,參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項目9個,提出有建設性意見建議19條。下陸區政協通過開展經常性履職活動,走近群眾選準協商議題,積極與社區黨組織聯系溝通,邀請群眾參與協商,對接相關部門上門協商,推動馬鞍山社區青湖小區困擾170余戶居民的天然氣問題得到了順利解決。鐵山區政協多渠道收集群眾意見,組織政協委員、政協機關干部、社區居民籌集資金修建新村社區“金點子議事亭”,定期組織政協委員、居民協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黃石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