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時刻,9月19日,湖北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在襄陽市舉行。全省市州政協主席出席。
“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是湖北省委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舉措,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路徑,是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的重要載體,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焙笔≌f主席孫偉參加推進會并表示,“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協商民主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落實省委部署要求,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具有重要意義?!?/span>
?從基層治理“旁觀者”變“實踐者”
“共同締造”以“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為實踐路徑,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人民群眾。
應城市汪家臺社區是該市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最大社區,現有住戶8590戶16923人。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小區因300多個私人車庫難拆除而無法推進。該市政協委員們進小區與居民開展8輪協商活動,深入宣傳政策,終于達成了車庫評估作價補償的共識方案。改造后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其他小區居民見之大受觸動,均自行拆除私人車庫表示支持小區環境改善。
汪家臺三路屬城中村,房屋老舊環境差,下雨積水路難行。社區先后3次組織委員與群眾代表、轄區部門等座談協商,達成了“打造一條惠民路、整治一條示范街、美化一條美食巷”的改造方案。在改造之中,一條主道改建需要拆除80余歲胡臘珍婆婆的閑屋,因其不同意而擱淺。政協委員王珍珍在多次登門后,與胡臘珍結下了母女情,思想疙瘩解開了,閑屋拆除了。
這些鮮活的故事來自應城市城中街汪家臺社區居委會郭桂萍的現場發言,而類似這樣的事例在汪家臺社區共建中舉不勝舉。委員們圍繞社區環境建設中垃圾分類、小區停車、物業管理、老年人就餐就醫、社區“一老一小”志愿驛站等問題,既與群眾、部門協商,又在協商中宣傳黨政決策部署,凝聚了扮靚社區環境的合力。社區居民自發種綠植和鮮花,自費粉刷房屋墻面、更換破損陽臺雨棚。園丁新村居民集資3000余元,購買300株荷苗植于小區小池塘,營造了荷塘月色美景。
借助政協一線協商平臺,將協商目標與居民意愿訴求相統一,從房前屋后實事做起,變“你我”為“我們”,在協商中推動協商成果“大家享”到“大家管”,有效激發社區建設發展內生動力,最終實現美好家園共建共贏。
孫偉在推進會上提出,“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將“協商于民、協商為民”要求落到實處。全省政協和廣大政協委員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群眾主體地位,堅持嵌入基層治理,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積極探索融入“五共”的實踐路徑,進一步完善協商平臺,以實施項目為載體,組織引導委員在聯系發動群眾中,推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走深走實。
?優勢互補資源下沉“強堡壘”
今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要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強化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更好發揮黨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領導作用,更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武漢的必答題。近幾年來,武漢市政協在推進‘協商在一線’工作中,在街道、有條件的社區已經建立委員協商議事之家平臺160個,并將498名市政協委員安排到全市各區和相應街道及社區,實現了街道(鄉鎮)協商議事平臺建設全覆蓋,為居民群眾參與協商議事提供了組織保障。市、區3649名政協委員下街道(鄉鎮)、社區收集問題700余個,開展一線協商活動450余場(次),解決問題550余個?!蔽錆h市政協主席楊智發言時表示,“經過前期實踐,我們探索在協商議事之家建立功能型黨支部,將下沉黨員委員編入黨支部,發揮黨員委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我們深深體會到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要在同級黨委領導下,更好發揮政協黨組織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span>
襄陽市政協堅持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打造的318個“襄約來商量”活動陣地全部扎根基層,2646名市縣政協委員和30名協商議政專家庫成員全部下沉一線,把政協的“專”和基層的“實”結合起來,發揮政協委員聯系廣泛、智力密集的優勢,彰顯基層干部熟悉情況、貼近群眾的長處,形成兩種治理資源的疊加效應,起到“1+1>2”的治理效果。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協開展的300多次一線協商活動中,基層黨組織參與率達到100%,由鄉鎮或村、社區書記擔任召集人的接近一半,通過政協資源下沉,優勢互補,推動問題解決,使黨的領導真正延伸到基層“最后一公里”。
“鄂州市各級黨組織著力構建‘四級書記抓協商’機制。市委把‘協商在一線’工作納入全市總體工作部署和重大改革項目,各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和重點企事業單位均成立由同級黨組織書記任組長的‘協商在一線’工作領導小組,切實把黨的領導貫穿‘協商在一線’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更加有效服務了基層和群眾。有鑒于此,我們正在爭取市委、市政府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納入全市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的總體安排,做到同安排、同落實、同檢查,在全市工作大局中寫好政協篇章?!倍踔菔姓f主席杜文清發言說。
孫偉強調,“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是今后一個時期全省政協的重要工作,不是階段性的活動,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長效機制。要充分發揮前期各地建立的“協商在一線”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確保“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有力有序有效推進。
?專門協商機構的創新實踐
孫偉指出,借鑒“協商在一線”好的經驗做法,融入“共同締造”行動,是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特色和優勢,也是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創新實踐。
“協商在一線”賦能“共同締造”, 用好“共同締造”理念同樣對深化拓展“協商在一線”工作起到積極影響。
近年來,襄陽市政協通過培育“襄約來商量”協商平臺好品牌,探索了政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方法路徑。其中建立委員聯系群眾工作機制,不僅就民生議題議具體事,還引導委員與群眾“結對子”。今年,在全市開展了“政協委員共襄新發展”活動,市縣兩級政協委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結對聯系6300多名界別群眾,傾聽群眾意見訴求,幫助群眾解決煩心事、揪心事,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市政協主席李詩發言說:“政協委員是各界別群眾代表,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就得從實處發力,解決群眾身邊‘著急的事’‘難辦的事’。”
開展“共同締造”活動,關鍵在于理解和掌握做好群眾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從群眾可見可知可感的實事小事做起,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發動群眾“一起干”。近年來,湖北省政協在全省開展“協商在一線”活動,極大地鍛煉提升了委員們“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能力,委員意識和責任擔當逐步增強。宜昌市政協既組織和引導更多政協委員亮明身份,身入心到群眾身邊,主動參與基層治理;又以委員的能力和魅力,吸引和邀請涉及切身利益的基層群眾代表參與,用政協智慧激發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同時,大力開展“雙崗建功”活動,鼓勵委員在本職崗位上擔當作為、建功立業,爭創一流業績;在參與“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中擔當作為、建功立業,爭當優秀委員。
麻城市政協結合近年來住建部定點幫扶機遇,以“共同締造”為切入點,深入推進“協商在一線”,推動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該市建立高效聯動機制,市委出臺《關于全面開展“協商在一線”委員議事室工作的實施意見》,市政協相繼制定了《關于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和“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示范點建設的方案》《麻城市政協委員助力鄉村振興實施方案》等文件,做好“工作結合、平臺融合、力量整合”三篇文章,聚焦精準發力搭平臺,聚焦示范引領樹標桿,共同締造“麻城路徑”也為基層政協工作克服兩個薄弱問題凝聚力量,創造條件。
全省政協“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現場推進會上,武漢市政協、襄陽市政協、宜昌市政協、鄂州市政協、黃石大冶市政協、黃岡麻城市政協以及宜城市小河鎮曾洲村村委會和應城市城中街汪家臺社區居委會的代表分別圍繞如何積極推進“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總結經驗,提出建議。
孫偉聽取發言后指出,今年上半年省政協組織開展了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及有關文件精神貫徹落實情況集中調研“回頭看”,從調研情況看,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縣級政協也還不同程度存在定性模糊、職能模糊、責任模糊、工作方式模糊等問題。9月初,湖北省政協向全省政協和廣大委員發出《關于開展“一線協商·共同締造”行動的通知》,是進一步落實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完善基層協商議政格局和平臺,探索政協協商與社會治理相結合的有效形式。全省政協以此行動為契機,推動廣大政協委員與群眾“面對面”,與民意“零距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更好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工作,在服務基層治理中不斷加強和改進政協工作,提升專門協商機構履職效能,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作出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