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上了一天的課,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副院長舒曉剛還沒來得及休息,就開始整理關于細胞產業發展的調研材料。
“細胞技術是全球前沿科技,以細胞技術為依托的細胞產業代表著未來生命健康領域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廣闊。”舒曉剛說,今年全國兩會,他準備圍繞這個主題提交一份建議。
舒曉剛在醫學教育領域深耕多年,一直為推動醫療事業發展鼓與呼。此前,他在調研中發現,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過程中存在覆蓋地域范圍有限、專科類別較少等問題,這給患者在省域內就醫帶來不便,建設成效有待進一步提升。
針對這些問題,舒曉剛提交了《以“雙中心”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建議》,建議擴大“雙中心”設置與建設的專科類別和地域范圍,提高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成效,從而減少跨省、跨區域就醫現象,切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他的這條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關注。
新技術應用是他關注的另一個重點。近年來,他注意到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術已經在教學、科研中有所應用,這些技術將會改變現有的教學理論、方法、評估等。
察覺到教育數字化的價值,舒曉剛進一步深入企業、學校、科研院所調研,持續關注最新的科技動態、教育政策和國際經驗,于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于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引領世界數字教育新賽道的提案》,提出將傳統教育與數字化教育有機融合,多方協同推進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深入挖掘數據價值。
他的這件提案被全國政協確定為重點提案。2024年8月,提案還獲得了教育部的回復。今年年初,教育部給舒曉剛寄送了“2025年工作要點”,其中明確提到將進一步完善國家智慧平臺資源布局,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
“關于教育數字化的提案得到了肯定,部委給我寄來了工作要點,這進一步激勵我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政策,持續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履職能力。”舒曉剛說,“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我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積極探索數字化教學手段在醫學教育中的創新應用,努力為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