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5月底,2F-1型手動固體、粉劑化肥深施器在竹溪縣研制成功,通過省級技術鑒定。該“深施器”既能用于犁底施肥、追肥,還能通過調節成為農作物的播種器械。為了檢驗實際效果,先行制造12臺器具樣品,分別投放到周邊鄖縣、鄖西以及本縣蔣家堰、中峰、龍壩等鄉鎮。據用戶反映,這種深施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操作方便、計量準確等優點,不僅工效提高4倍多,而且追肥時不損傷作物根須,還可節約化肥,提高肥效。研發化肥深施器的就是竹溪縣政協第一至五屆委員、縣農機研究所所長肖燧意。
肖燧意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隆回縣,武漢地質學校畢業后,曾在湖北省地質處和湖北省地球物理勘探大隊工作。60年代初,他在“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號召激勵下,毅然放棄大城市優厚的生活待遇,奔赴貧困的竹溪縣從事農機工作。幾十年來,他為了農機推廣事業走串戶從來沒有退縮過,帶領科研專班為了全縣的農業機械的普及與發展苦苦鉆研;幾十年來,盡管竹溪條件差、待遇低、困難多,可他從未動搖過“立志山區搞科研”的信心和決心。自當選為第一屆縣政協委員后,他沒有忘記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一崗雙責,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負責全縣農機科研與推廣應用工作,先后培訓農機手1200多人次,農機修理工500多人,其中有150多人成為工作崗位上的領導和技術骨干。
在連年連屆擔任政協委員中,肖燧意始終踐行著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宗旨,把一生獻給全縣農技科技事業。1978年后,他一直擔任農機科研所所長,先后革新改造和發明創造12項農機科研項目,其中7項獲國家科研成果獎。他研制的“黃連烘干加工機”獲湖北省科研成果發明獎,填補了全國黃連加工機械中的空白。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肖燧意連續任職五屆政協委員,屆屆被評為“優秀政協委員”。同時,他的科研成果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先后被國家農業部和省、市農機學會吸收為會員,1993年4月被農業部嘉獎表彰,獲金質證章。同年10月,被國務院授予“在工程技術發展中貢獻突出,準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待遇,成為竹溪縣有突出貢獻的高級知識分子之一。
作為連選連任的老政協委員,肖燧意用生命譜寫了無私奉獻的樂章。1995年10月25日,為了創造條件讓2F-1型手動固體、粉劑化肥深施器批量生產,滿足更多農民的需要,他帶病赴十堰、武漢找有關部門匯報,尋求支援,途中晚期肝癌突發,在武漢醫院病逝,享年58歲。
肖燧意孜孜不倦獻身科研的精神,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1996年8月中旬,中國電子科技出版社發來“中華優秀人物事跡選”入選通知,肖燧意作為優秀人物被載入《神州之魂》一書。
(竹溪縣政協 吳曉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