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6月30日那晚,瓢潑的大雨讓每一名鄉鎮干部都難以入眠,想起羅田縣九資河鎮七里河村大山腳下的9個小組889名群眾,尤其是那些住在土坯房里的貧困群眾,雨水砸在窗戶上好似扎在我的心里,疼痛不安、心急如焚。
7月1日凌晨5點,天剛蒙蒙亮,雨一直下,沒有一點停下來的意思。我迅速集中3名村干部到各個村民小組逐戶開展安全隱患排查。車開到一半的路程,沿著河堤的通村公路已經漫過了很深的水,平日里清澈溫順的小河變得異常兇猛,河堤兩側的石岸不時垮塌。于是,我帶領3名村干部棄車徒步,從另一條山路進村撤離群眾。雨越下越大,眼前的田畈已經變成了一片汪洋,道路開始垮塌,山上的樹木不時倒下幾棵,攔住了前進的腳步。情況緊急,我當即決定將四個人分成兩組分頭行動,將土坯房住戶和存有安全隱患的群眾迅速轉移。
來到四組村民李慶華家時,我們發現屋后的山體有松動的跡象,屋后的公路也有損毀,于是讓他們一家迅速撤離到親戚家暫住。我們剛剛離開,傳來消息說房子被泥石流沖垮淹埋了兩間。天哪,好險!要不是撤離及時,后果將不堪設想。四組的危房戶安全轉移后,又一個巨大的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三組的通村公路已被泥石流覆蓋。怎么辦,這可是目前通往其他小組的必經之路,說實話,當時我有些害怕,因為繼續往前走,等待我們的可能是被山體滑坡淹埋。那一瞬間,我想起了千里迢迢遠在廣西的父母和家里的老公孩子,但僅僅只是遲疑了那么一秒,我就邁出了繼續前進的腳步。我與計生專干兩人,一個人負責觀察身邊的山體,一個人向前邁進,兩人交替前行,一步一個腳印。忽然,一腳踩下去,路面上的泥沙淹沒了整條腿,腳上的水膠鞋怎么拉也拉不出來,后來索性先把腳扯出來,再慢慢將鞋扯出來,兩人就這樣赤腳一步一步走過那段泥石路。我倆再相視一看,全然是兩個小泥人的模樣。輾轉來到三組,抬頭一看,兩條長龍似的山體滑坡正從山頂延伸下來;左右一看,進來的路被泥石流毀了,出去的橋梁也沖斷了,洪水像猛獸一下叫囂著。這山腳下可是住著12戶老小共25人,再不轉移,時間就來不及了!我大聲招呼著,迅速讓大家緊急將家里的身份證、戶口本、現金、存折等重要物品帶齊,撤離到中心村的安全地帶等候安置,這才長舒一口氣。
接下來我們在二組遇到了村支書和治保主任,其他的幾個小組需要徒步七八個小時,看著越下越大的暴雨,我們決定結伴而行,互相照顧。長時期的下雨,大山已經承受不住了,泥水混著沙石嘩嘩嘩地往下滾,我們一起,你拉著我,我拉著你,繼續前行,那一剎那,我感覺到了巨大的力量和信心。
沿路上,到處一片凄涼,道路損了,橋梁斷了,田毀了,地垮了,群眾辛辛苦苦種植的天麻茯苓,這些都是群眾命根子啊,一切都保不住了,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心。但我深深知道,我還沒有時間去悲傷,群眾的生命安全才是當前最緊急需要確保的!
我們七里河村分散供養的五保老人共有14戶,其中五保老人周艷章是個倔強的老爺子,死活也不肯搬出漏雨的土坯房。群眾的工作還是需要群眾來做,聽說周艷章老人還有一個侄子,我們趕緊找來侄兒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勸說下,老人總算同意撤離,我心里的一塊石頭也總算落地了。
晚上7點半,村里的情況基本穩定了下來,天也慢慢黑了,拿出手機給鎮里匯報情況時才發現,手機已經完全浸濕。全村道路、通訊、電力已經中斷,我們已經完全失去了與外界的聯系。雨還一直下著,下得越來越猛,雨水像一匹匹織得密密麻麻的布,鋪天蓋地的。頓時七里河村變成了一個被泥石流和洪水圍困住的孤島,出不去也進不來。我知道,這個時候一定要鎮定下來,因為誰也不知道接下來還要突發什么事情,一定要做好萬全的應對,一定要守護好大山里面的父老鄉親,不忘一名基層干部為民的初心。那天晚上,我徹夜未眠,一天下來,腳上沒有一塊完整的地方,石頭磕的,螞蟥咬的,蟲子叮的,到處都是傷痕累累。好心的大嬸眼里含著淚水,拿來女兒的新衣服和藥膏,“可憐的伢兒,快洗洗穿上。”當時,我笑了,也哭了,但更覺得值了!
7月3日,我們召集救災志愿隊在被沖毀的橋梁上搭建了一個臨時通道,看到我們在忙碌,群眾也紛紛自發地參與進來。連日來,轉移安置的鄉親們都是互幫互助,將自家的米油面蔬菜都貢獻出來一起救急。便道通了,我想應該安排村里到街上買些食物和肉回來。這些日子大家已經相處得如同家人,無論我怎樣叮囑,大家還是堅持等著我一塊吃飯。中午1點多,我回到安置點一看,“咦,怎么沒有肉,不是安排買了嗎?”一旁的大媽忙說:“買了,買了。肉都留著在,你們太辛苦了,我們不舍得,等著你們一起吃!”我一時不知道該怎樣接話,心里面有特別多的感動和情感無言表達。
7月6日上午,暴雨再次來襲,五組的80歲王叔芬老人得知自己的土坯房垮塌,傷心難過直抹眼淚,不吃不喝的。我看到老人憔悴的模樣,好生心疼,把飯菜端在老人手上哄勸著他將飯菜吃下。五組群眾李明喬夫婦是兩位老實人.我去他家查看時,只見李明喬在已垮塌一半的材棚中到處翻撿,說時遲那時快,我迅速沖進棚內將他拉出即將垮塌的房屋。然而2分鐘后,他又跑進快要垮塌的材棚,我又再次沖了進去將他拉出,這一次,我緊緊地拽著他的胳膊直到安排好群眾守住兩人,確保生命安全,這才放手。
這邊剛剛安頓好,六組又傳來消息,12歲的小朋友雷樂受泥石流驚嚇發起了高燒,搶險志愿者雷威將孩子送到村部,我和村支書帶著孩子迅速趟過湍急的河流,為了護住孩子,我在后面使勁推車,村支書背著孩子,折騰到河岸時我倆早已全身濕透。我讓孩子上踏板車,催支書快點走,我在后面跑。只見孩子突然大哭起來,我慌了,問她哪里不舒服了。她搖搖頭,說:“要走,我們一起走?!蹦且豢涛夷樕蠏熘?,眼淚和著雨水,心里面卻感覺特別特別溫暖。后來我們將孩子送到鎮衛生院,并迅速聯系醫務人員給孩子進行救治。
防汛救災這些日日夜夜,我知道,我做得還不夠,比起幾天幾天不眠不休、衣服發臭、累得一拐一跛的黨委書記和鎮長,比起因防汛變成“無車一族”的陳義貴書記,比起因防汛臉上掛彩的張新志部長,還有其他肩扛背馱,流血流汗的鎮村干部,我是那么普通而不值一提。然而,因為有你們,我卻更加有力量。
我也深深地堅信,在縣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風雨過后見彩虹,羅田明天會更好。各位領導、戰友們,讓我們一起堅守信念。不忘初心!讓我們一起風雨同舟,攜手前行!讓我們一起并肩作戰,鼓勁加油!
(羅田縣政協常委、九資河鎮副鎮長 何曉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