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我繼續關注長江生態保護!”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院教授李長安對記者說。
今年春節剛過,李長安就開始馬不停蹄地調研、走訪,撰寫提案建議。翻開他的日程安排:整理長江資料、接受記者采訪、赴省政協開會、修改長江生態保護提案、赴長江水利委員會了解情況……件件關乎長江。
白天搞調研,晚上寫提案,深夜11點回家是常態。“全國兩會前一周,我放下手頭其他事,靜下心來修改、完善提案。”他說。
2013年起,李長安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一般的言不建,不建一般的言,建言不一般——這是他堅守的信條。
他關注長江生態保護多年:2013年,首次提出要加強長江生態保護;2014年,建議推進建立長江中游生態示范區;2015年,呼吁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要先行。
他還建議設立“長江日”,保護母親河,禁止一切單位和個人向長江及其支流排污,提高公眾保護長江環境的意識,引發網友熱議,并因此入圍中國第四屆“母親河獎”。
對于長江,這位地球科學領域的專家眷念之情溢于言表,“關注她,不僅僅是因為家住長江邊,更是源于那份濃濃的‘母親河情結’”。圍繞長江的形成和演化,李長安曾主持多個科研項目,持續10余年,他的腳步幾乎遍及全流域,可以說是“步量長江”,長江的點點滴滴早已鐫刻在記憶深處。“今年的提案是建議加強長江經濟帶濕地保護,這是我多年調查和資料的積累。”李長安說,長江經濟帶占據了我國經濟總量的40%,沿線人口4.2億,如果長江污染了,影響和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去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修復長江生態,長江不搞大開發,真正體現了黨中央的遠見卓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