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隨縣政協委員、縣洪山醫院院長汪仕友
汪仕友,現任洪山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2009年被推選為隨縣政協委員。他在認真履職的同時,總是力所能及地參與和推進政協活動,發揮自身特長,為百姓服務。他心中只有一個追求,那就是用真心為民建言,用誠心為民辦事,用愛心為民解憂。
兢兢業業 做好本職工作
作為一院之長,在醫院管理上,汪仕友從抓內涵建設和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不斷完善醫院的造血功能,使醫院的整體服務能力逐步提升。以醫療質量荊楚行及創建二級優秀醫院為載體,強抓醫院的醫療質量管理,把醫德醫風考核作為職工晉升晉級的重要依據。醫院干凈整潔,干部職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醫院的兩個效益直線上升,居住環境明顯改善,二級醫院的硬件建設逐步落實,退休職工的各種待遇足額兌現,在職職工的工資每年都有合理增長,縣級綜合醫院的框架基本形成,很多工作成為隨縣衛生系統唯一標桿,起到了較好的引領示范作用。為改善醫院整體形象,他找人規劃設計,修建了標準籃球場,安裝了健身器械,種植了花草,硬化了場地,改善了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促進了兩個文明建設。他自覺遵守“八項規定”,嚴格自律,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嚴格按制度規章辦事。在單位國債項目資金重大投資建設的招投標以及施工過程中,他頂住說情風,拒絕個人宴請,拒收各種禮品,堅決按規定進行項目公開招投標,并將預算決算情況公開公示,得到職工們的認可和好評。洪山醫院新建成投資近1400萬元,建筑面積達4100平方米,設施先進、功能齊全的住院二部,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他嚴把質量關,大到鋼筋水泥的質量,小到一塊瓷磚的好壞,都要親自過問。僅此一項工程為單位節約資金近二十萬元,無任何違規違紀現象發生,受到上級部門的好評。藥品采購是衛生系統的敏感話題,是高壓線,在此他常常告誡自己要行得穩、立得正,頂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每年經他審批簽字的藥品多達幾百項、上千種,都沒有因此而發生過違規違紀現象。
勤勤懇懇 關注民生福祉
作為一名政協委員,汪仕友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委員的職責,更不要忘記組織的重托。政協委員不僅是政治榮譽,而且肩負著為各界別群眾代言、為黨委政府獻策的重要責任,必須嚴肅認真、盡職盡責,積極參加政協的各項活動,做好各項工作。他經常深入學校、福利院、環衛所、村組困難家庭開展慰問幫扶工作,盡其所能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環衛工人、困難家庭,共幫扶資金5萬余元。洪山鎮高尖山村困難戶家呂婷婷家境貧寒,母親多病,自己股骨頭先天性壞死,僅靠她父親微博的收入維持家庭。他主動與她結成幫扶對象,經常到她家里走訪慰問,送去慰問品和生活費,并鼓勵她要樹立信心,戰勝疾病,早日康復,重返教室。在呂婷婷住院手術期間,他還抽出時間去看望,拿出1000元錢替她交了住院費。對她的住院費用,醫院按照新農合政策和大病救助標準實行了減免。
精準扶貧是今年黨和政府幫助農村困難家庭脫貧致富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醫院責任人,他帶領工作專班多次到寺山村實地進行調查,認真摸清困難戶基本情況,找準幫扶辦法,制定幫扶計劃。他今年聯系了2戶困難戶,每戶送去5000元幫扶資金,幫助他們建立了香菇大棚,種植了3000多袋香菇。
扎扎實實 為民履職建言
汪仕友時時處處以政協委員高度的社會的責任感,為民鼓與呼,積極建言獻策。對群眾普遍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他總是記在本子上,裝在腦子里。洪山鎮自來水質量差、有異味,群眾怨聲載道,一度成為大家茶余飯后共同關注的話題。洪山鎮水質污染的問題,他多次參加鎮政協聯絡處組織的實地考察,按照飲用水衛生標準,他建議并親自督辦自來水公司對自來水實行消毒、沉淀、凈化、排污。目前,鎮區共建排污口10余個,并做到定期排放。在鎮政府的干預下,他的建議得到落實,自來水質也得到明顯改善。
在家千般好,出門一時難。居住在洪山老街東頭的居民都知道,作為洪山鎮步行街的東大門,由于路面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嚴重影響了洪山鎮的整體形象,給街道居民和周邊單位職工的出行帶來不便。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時向分管城建的領導反映情況并主動出資三萬元對路面進行了硬化。問題解決了,出行方便了,群眾高興了,政府的形象也提升了。
象關心洪山水質污染一樣,他十分注重學校周邊安全環境整治工作。洪山小學地處洪山鎮鬧市區,校園周邊環境復雜,鎮區主要道路從校門前穿過,師生的生命安全嚴重受到威脅。面對現狀,在慶祝老師節座談會上他主動建言,建議在學校大門兩側的公路上增設減速板,樹立警示牌,規劃學生專用通道,安排專人執勤,以保障師生的安全。一個小小的建議,得到交警洪山中隊和洪山派出所的大力支持,安上了減速板,樹起了警示牌,師生們的安全出行得到了保障。
面對農村留守老人數量的逐步增長的情況,他主動作為,積極謀劃,依照現行的醫改政策,籌備醫養一體的服務模式,逐步將農村孤寡老人、慢性病康復病人納入醫養相結合的范圍,努力實現社會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用一個政協委員的榮譽和責任為隨縣衛生事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隨縣政協 汪軍鴻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