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頭頂自然卷發、滿臉胡茬的老先生,經常穿行在鄂西南山區清江長陽的大街小巷或山間的小路上,人們熟悉不過地稱他“老來俏”。說起他,不論是機關干部還是山鄉農民,沒有哪個不夸他的,他就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委員、縣流動人口計生管理站副研究館員吳開榮。
“老來俏”之癡
吳開榮出身于土家發祥地武落鐘離山的一個農民家庭,2013年7月過花甲之年,從小種過田、背過腳﹙土家語肩挑背馱的意思﹚、修過公路、放過電影,1991年調入縣計劃生育部門工作。他工作執著,從不投機耍滑;家庭困難,從不撈意外之財;有話就說,不轉彎抹角。有人便說他“搞不到板”,甚至說他是“白癡”。其實他愛學習、肯鉆研,相當聰明,是真正有板有眼的人。他干一行吆喝一行,其敬業和吃苦精神是一般人難于做到的。
2002年,他負責書寫全縣規范性的計生標語,頂烈日、抗寒風、高空作業,幾套衣服染成了“花衣服”,至今村村寨寨依稀可見的標語,誰都知道是出自“吳筆”之手。有一天,他在318國道邊的一處很高的建筑處,登上十三級木梯書寫標語,完工已是傍晚才攔車準備回家。暗淡的車燈下,客車司機們把滿身是紅油漆的他誤以為是逃跑的兇犯,都不停車帶他而一踏油門溜跑了,他一連招停幾輛車都沒上成,只好拖著疲憊的身子,步行五公里才回到了家。
他熱愛計劃生育事業,癡迷本職工作崗位,是眾所周知的。2003年,他下鄉到都鎮灣鎮工作,閑聊得知個體工商戶、計生模范劉小玲被鎮政府舉薦到去北京旅游,他立即扯開一個香煙盒,攤在腿子上記下了基本情況。晚上,別人娛樂去了,他一氣呵成寫了《劉小玲少生致富的快,鎮政府推薦逛京城》的新聞,很快被《中國人口報》頭版頭條、《農民日報》、《湖北日報》、《湖北人口報》采用,引起了很大震動。20多年來,他茶思飯想地“爬格子”,一貫性地挑燈夜戰,困了就抽煙喝茶,剛剛躺下突然產生靈感,又立即起身寫起來,長夜中睡睡起起,鬧得一家人跟著“受苦”。由于過度的勞累和熬夜,“煙不離口、茶不離手”成了他最大的嗜好。老吳的那本厚而發黃的剪貼,真實的記錄了他的豐碩成果。這些年來,他撰寫了大量新聞作品,先后被多家媒體采用,其中國家級50多篇、地市級300多篇。他寫的論文《論山區農村婚姻家庭與生育》獲全國“人口計生新經驗”征文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編輯部頒發“人口研究獎之工作研究獎三等獎”,是唯一的基層獲獎者。
“老來俏”之俏
老吳其實并不老,因為他知識面廣,工作經驗豐富,搞事是個多面手,說他“俏”,倒真的是俏。
他俏在樂于助人,干不完的事,幫不完的忙。他是個“早到遲退”的工作狂,每天提前一個小時上班,不是在接待來訪者,就是在閱讀書報或者寫寫劃劃,別人按時下班了,他還奈在辦公室,直到清潔工打掃衛生“開趕”,才不情愿地離開辦公室。他有幫不完的忙,也是一個“愛管閑事”的人,工作不分分內分外,在單位里,這個喊吳叔叔“幫我修改一個材料”,那個喊吳老師“幫我解一個難題”,他總是不厭其煩,爽快答應,一幫到底。
他俏在一專多能,門門在行,樣樣會干。這位喝清江水長大的農家子弟,自幼愛說愛笑、蹦蹦跳跳,后來成了業余文藝骨干。二十余年來,不僅新聞寫作經驗豐富,卓有成效,還刻苦學習鉆研,開始創作起群眾喜聞樂見計生文藝節目,1992年,他的處女作三句半《計劃生育好》在《湖北人口》上發表,并在農村多次演出受到好評。從此,他創作的激情一發不可收拾,涉觸到了多個領域,把計生宣傳滲透到一些文藝節目中,收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2007年,他創作的小品《家庭競賽》、表演唱《奇石村里奇石多》獲得全縣農村文藝匯演一、二等獎。2008年,他創作的音樂快板《幸福甜蜜千萬家》、《六個老漢說社保》、音樂情景劇《辭年》獲得優秀創作獎。2009年,他創作的《大山深處云飛揚》、《齊說龍舟新變化》再次獲獎。2010年,他創作的《質量監督六口茶》、《中秋月圓》在北京匯報演出,獲得了成功,《計生六口茶》還在中央三臺播出引起強烈反響。2012年,他創作的《借爹》、《清江河上賽龍舟》、《大山農民畫天下》、《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節目,奪取了全縣農村文藝匯演五個一等獎。這一下,他成了“草根名人”,他更俏了。
他俏在身兼多職,本職工作重,社會活動多。老吳是小有名氣的“名人”,是通訊員、縣民研會會員,從2004年開始連任六、七、八屆縣政協委員,2010年擔任縣計生協會秘書長,同年被聘為縣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站副研究館員。職務多了,社會活動多了,找他辦事的也多了,請他搞創作的、修改文章的、講課的、搞設計的……,應接不暇。他的辦公桌上、家里飯桌上、臥室的床頭柜上,到處是堆積的材料和書籍。他工作忙的不亦樂乎,的確成了“老來俏”。
“老來俏”之樂
吳開榮幽默風趣,樸實隨和,是個見人熟的“日白佬”﹙土家語喜歡聊天的意思﹚。日起白來天南海北,說古論今,忘記了自己的煩惱,有許多時候,因為日白給自己招來多少事,因為聊著聊著就會有事請他幫忙。他和別人一起出門辦事,他去市場買菜和別人聊市場、聊生意、聊家長里短,常常忘記了買菜誤了一家人吃飯。他是一個大孝子,除了下鄉出差以外,每晚非得回城郊農村,照顧年邁的母親。有時下鄉,有時為了別單位的事,聊得再晚,就是半夜他也要趕回家,他說老太太出了事,自己不在身邊就給共產黨丟了丑。
老吳日白聊天并非閑聊,在日白聊天中,他獲取了大量新聞素材、產生了創作的靈感、了解了社情民意。在一次日白聊天中,得知原永和坪村一位喪夫的單親家庭十分困難,兩個孩子上不起學,他立即向本單位領導回報,在領導的支持下,組織捐款捐物活動,緩解了其家庭困難。他同情弱者,盡最大努力管了許多“閑事”。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
老吳通過日白聊天,擴大了交往范圍,不僅收集了寫作素材和產生創作靈感,也為履行政協委員、計協會秘書長職責,反映社情民意,增強參政議政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他得知省人事廳取消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獨生子女獎勵政策后,立即作調查、找資料,以政協委員名義寫出了《獨身子女獎勵政策不能只“破”不“立”》的社情民意,除在《人民政協報•民意周刊》發表外,還作為《制定新型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的社情民意上報省市政協轉報省市政府,時任市委書記李佑才親自作出批示,為后來解決這一問題打下了基礎。他撰寫的《湖北民族地區縣市人口發展趨勢及應對措施》在湖北民族學院《土家族研究》上發表;《關于大力培養民族文化文藝人才的建議》、《發展奇石文化產業的意見和建議》、《倡導優生優育,提高人口素質》分別在縣政協全會上作大會發言,得到了委員們的贊同。《用真情演繹人間大愛》在2012年《宜昌政協》雜志第3期上刊載。2012年還在《中國人口報》上發表了《計生協會注重三個打造》和《計生宣傳人員應提升四種能力》等多篇文章。他擔任政協委員以來提出了《關于解決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站財政編制的意見與建議》、《關于加強農村思想、文化、道德建設的建議》、《關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繼續享受加發5%待遇的建議》、《關于加強對農村建房規劃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強縣城物價管理的建議》、《關于解決黃龍路自來水供水不足問題的建議》等提案10多件,其中部分提案被縣政府列為當年的重點提案予以辦理。他積極參加政協視察考察活動,反映民意、發表高見。2013年,縣政協人口資源環境臺僑外事委員會組織老吳執筆主編了《和美長陽三字經》,共128句、384字,形式新穎、內容深刻、朗朗上口,縣委書記趙吉雄、縣長李軍作了重要批示:此件很好,情深意切,深入淺出,感染人、影響人、鼓舞人。要通過電視或內刊等多種形式宣傳、推介,更好凝聚發展大氣場,強大和諧正能量。要專欄張貼到鄉村,廣為傳頌。
如今,老吳那頭自然卷發漸漸稀疏了,無情的皺紋也偷偷龕上了額頭,但是,我們看到的仍然是樂觀的面對人生“老來俏”、執著的追求事業的“老來俏”、不斷為老百姓奔走呼號的“老來俏”。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人資環臺僑外委 劉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