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秭歸西南,有這樣一個80后,毅然辭去北漂高薪,回老家當豬倌兒,帶動群眾共同致富,成為當地有名的創業青年。他,就是秭歸縣第九屆政協委員、秭歸縣青年創業協會會長、百盛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顏丁。
給別人打工,不如自己當老板,是時下不少青年的想法。顏丁就是這群勇立潮頭,敢吃螃蟹中的佼佼者。2009年,網絡工程科班出生的顏丁,畢業后選擇北漂,在北京中寬信通做IT白領,拿著一份過萬的工資。
一心想創業的顏丁,并不滿意這份工作。回家干什么呢?老家所在的楊林橋鎮,素有“秭歸糧倉”美譽,養殖業起步較早,幾乎家家都養三元豬。看到農村熏肉銷售火爆,顏丁瞄準了這一行業,立即打定主意:養殖黑豬。幾經勸說,取得家人的支持后,2009年3月,顏丁返回老家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路。
為了盡快實現他的“豬倌夢”,顏丁先后到成都、重慶參觀了數家臘制品生產公司,分析項目投資的可行性。隨后,又來到嘉興、南京等地拜師求藝,系統學習傳統養殖、現代加工、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在多方扶持下,投資50多萬元、面積近1000平米的百盛食品,于2009年10月正式掛牌。
創業起步難,持續發展更難。在顏丁的精心管理下,公司擺脫了初期步履維艱的窘況,首次出欄就獲得了20多萬元的“第一桶金”。在隨后的幾年里,他更加注重學習,凡事親力親為,銷售業績也逐年上漲,并取得了肉制品生產許可證,成了當地一家小有名氣的養殖企業。
然而,最初的夢想并未就此停步,顏丁要搞古法養殖,還要是生態化,這在當地引起了不小反響,大家褒貶不一。面對各種聲音裹挾,他再次走了出去,多次去湖南廣益集團、廣州、北京、武漢、恩施等地學習考察生豬生態養殖,開啟了夢想升級之旅。2011年底,經過反復選育,形成以桃源黑豬、梅山黑豬及鄂西黑豬為主的品種體系,打消了同行的顧慮。
2012年初,顏丁再次對原有的養殖場進行了改造,建立起標準化的養殖模式,并采購了一套現代化屠宰、冷藏、精深加工設備,構建出生產、加工、銷售的現代化企業模式,實現年出欄生態黑豬達500頭,銷售收入超90萬元的歷史新高。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到公司參觀調研后,高度評價該公司,認為“路子走得好,項目選得準,市場把握靈,管理流程嚴,一定要做大做強,發揮規模效應”。
2013年,顏丁成功引入北京證券天使投資人,聯合投入資金500萬元,在武漢成立了集專責融資、品牌管理與市場銷售于一體的儂家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現已研發出黑豬禮盒、臘肉禮盒、整頭年豬、儂家屋會員卡四種產品。目前,正在傾力打造位于東湖風景區落雁島的儂家屋黑豬體驗館,開展以黑豬與農家菜為主的農家年夜飯服務。
顏丁憑著一股闖勁兒,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成功實現了“豬倌兒”的創業夢想。個人也被秭歸縣青年創業協會推薦為會長,并成功當選秭歸縣第九屆政協委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顏丁,作為一名年輕的返鄉創業青年,始終以感恩之心回報社會,致力于帶動周邊農戶共同致富。2012年底,顏丁帶頭成立的生態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與周邊散養戶簽訂合作協議,通過向農戶提供自身培育的仔豬,高于市場價回收,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尤其在2013年以后,生豬行情整體回落的情況下,有力增強了市場風險的抵御能力,減輕了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在規模效應的帶動示范下,該鎮響水洞村、馬回營村、三臺寺村、楊林橋村100多農戶積極加入了合作社,戶平增收3萬多元。從合作社成立起,已先后向入社農戶提供了450多頭仔豬。為減輕低保戶的經濟負擔,顏丁還主動向他們贈送了20頭黑豬仔豬,深地當地群眾贊揚。
不僅如此,在玉樹地震募捐和福利院慈善活動中,顏丁先后共捐款捐物共計0.85萬元。作為返鄉創業的先進典型,他先后獲得市三萬辦、團市委、縣科技局、縣農業局、團縣委、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表彰。
面對榮譽,他如是道,榮譽只能代表過去,更是動力,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秭歸縣政協 喬長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