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在華容區段店鎮萬畝優質稻田中間,稻浪一層接一層,只見一位身背“放心農資”袋的年近六旬的男同志,一會抓一把泥土看看顏色,一會撫摸著稻穗數數顆粒,然后,從袋里掏出筆記本仔細地記著……他就是湖北省鄂州市華容區政協委員周南華。
周南華經營農資已有20余年,寒冬酷暑,餐風露宿,在創業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腳印。他挑著貨郎走村串戶“叫”過農資;守著柜臺精打細算“算”過農資;推著板車到田頭地邊“講”過農資;騎著自行車上跑山坡、湖邊送過農資,風里來,雨里去,把一個不起眼的農資小店硬撐了下來,成了全市“放心農資”示范店和就業帶創業窗口基地。
農資是農民的本,是我們的業,周南華用這句話告誡自己。他利用農資經營部聯系農戶的優勢,每年對農民和職工進行四次創業教育,對客戶進行“放心農資”服務承諾信息入戶調查。2011年春,他參加全市就業培訓后,對創業帶動就業的含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了利用農資經營促就業的信心。
為了擴大經營規模,辦好農資超市,他帶領職工對100多種農資進行細化分類、登記,抓住晚上時間對農資擺放位置進行調整,便于村民就近挑選,還投資60多萬元,在全區5個鄉鎮的100多個農資經營點實行連網經營,使70戶農資大戶實現“一卡通”。這年盛夏時節,周南華帶領職工送農資下鄉,每到一地,他帶頭背化肥包、抱農藥箱,樣樣搶著干,一天下來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肩膀上磨出一道道血痕。有的客戶見他滿臉灰塵,身上散發出一股農藥味笑道:“你是華容區農資的大老板,還用得著這樣干苦力。”他笑了笑答道:“事業是干出來的”。
“放心農資”超市辦起來后,他又揣著感冒藥頂烈日走訪了200多戶農戶,征求對開辦“放心農資”超市和服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他還多次到棉花地和稻田中間取樣調查,邊查邊記農資對棉花和稻谷生長的作用,有時忙到晚上10點多鐘才回家。他同市、區勞動就業管理部門建立創業信息跟蹤聯系,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主體作用,先后提出《利用城鎮廠店增強家門口就業能力的建議》、《區政協委員要做家門口就業帶頭人的建議》受到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并被市有關部門聘為創業帶就業信息聯絡員和被區政協聘為民情觀察員。
近些年,隨著農資經營點在華容城區、鄉鎮及村組遍地開花,農資經營質量參差不齊,對此,周南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農資經營是一條艱辛的創業之路,如果不能嚴把質量關,一害村民,二害自己。于是,他在工商、勞動、農業等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南華農資超市掛起了“放心農資”承諾牌,在每個職工經營崗位掛起了“放心崗位”責任牌,定期選派職工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技能培訓,做到農資性能、使用方法及價格“一口清”。
讓“放心農資”成為連鎖超市的自覺行動。周南華將農資超市向村組延伸,制定出創業帶動就業6條措施,即以南華農資超市的龍頭作用帶動全區100家村組農資超市;以“放心崗位”職工為骨干免費培訓村組農資經營人員;每年選派村組農資超市人員參加業務學習;定期舉辦科技種養知識講座;與客戶建立12396信息服務熱線,隨時上門服務;每年召開一次農資經營創業座談會。一次,正值寒冬,窗外風雨交加,段店鎮有位村組農資超市人員沒有參加座談會,于是,剛散會周南華就趕到灣里。當得知該超市人員舊病突然復發,家里一時又無人照顧時,他把病人送到醫院進行檢查,買了藥后,又在這家農資超市里整整守了一夜,直到第二天早上病人家里人回來看到周南華眼眶里布滿血絲才明白事情的由來。
周南華通過創業帶頭人的培訓,不僅增強了創業的信心,還從中領悟出了這樣一個真諦:自己創業是一花獨放,帶動大家就業才是百花滿園。近年來,他除了經營自己的“放心農資”超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導村民就業上。作為區政協委員,他經常深入農戶調查民情,記錄民情。去年以來,他因地制宜制定了農村勞動就業調查表和帶動村民就業計劃表,目前,已有27人在他的帶領下走上了農資經營的就業之路,其中有6人是下崗職工,9人有農業技術專長。“周委員帶我修房子、建倉庫,每年拿出4萬多元流動資金為我送農資上門,如今,我家不僅蓋了樓房,還培養兩個孩子上大學,農次店里有2人獲得逐資技術標準證書,生意一年比一年好。”臨江鄉王埠村一位姓王的村民 指著門楣上閃閃發亮的“十星級文明戶”牌高興地了說。
現在,全區鄉鎮有村組農資超市142個,而且A級客戶占了較大份額。在華容區甚至鄂州市“放心農資”超市已成了品牌。但周南華沒有躺在這塊金字招牌上啃老本,而是在創業促就業的路上奮力拼搏。
2012年,他投資60多萬元購買15臺農機,流轉土地2000多畝,成立益民農機合作社,每年解決300多名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年收入達18000多元。去年,又投資近百萬元興建農業科技基地,將農資經營、農機修理、農技培訓、創業輔導于一體,讓更多的農民興業致富。“他一年四季每天都是天未亮就出家門,晚上總是11點多鐘才回家。有時村組農資超市急需農資,他得連夜送上門,遇到夜深人靜的時候他還得當搬運工。”職工姜才軍說。
20年來,周南華先后出資30多萬元扶持連鎖農資超市人員就業致富。蒲團鄉何橋村村民徐琴是全市有名的養豬村和養魚戶,周南華請來省市技術員幫助小徐實行“稻-棉-菜-沼-豬(魚)”生態種養模式,并幫助她制定了優質農資、優質飼料、優良品種的“三優”方案,每年送“三優”物質40多噸,在小徐的幫助下,該村300多名村民建立生態種植庭院基地200多個,為村民年人均增收164元。
(鄂州市華容區政協 陳慶躍 秦紅軍 陳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