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不等人,不爭不搶是庸人,錯過機遇是罪人,善抓機遇是聰明人。”這是麻城市西陵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良友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人們說他是一個堅強的人,歷經挫折;說他是一個能人,救活了企業;他更是一個善人,扶危濟困,熱心公益。
創業能人 危難之時顯身手
1959年,劉良友出生于龍池辦事處西畈村一個普通農民之家。 1977年高中畢業后,他就回家參加生產隊勞動。剛跨出學校大門的劉良友,生產不在行,但他年輕、勤快,事事搶在前面。他說:“不能讓人瞧不起??!我也要拿一個滿勞力的工分?!彼麖睦缣锎虬摇⒉逖?、打農藥、修理農機具等一項項學起,做事從不偷懶。兩年下來,他就成了生產的一把好手。在他和父母的辛勤勞動下,家里的經濟情況也漸漸好轉。
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國家鼓勵農民勤勞致富。改革開放,賦予農村蓬勃的生機和活力。西畈村的老百姓利用地處城郊的大好優勢,紛紛從事多種經營:種菜、開商店、開餐館、跑運輸……不少家庭走了上致富路,甚至出現了幾個“萬元戶”。生性聰慧的劉良友,也不甘落后,時刻尋思著機遇改變命運,改變家庭經濟狀況。
1987年2月,村里的一個小餐館由于老板經營不善,生意冷淡,面臨關門。正在尋找商機的劉良友將這家小餐館承包下來。他首先對餐館進行了簡單裝修,并親自跟顧客交談,征求他們的整改意見。在他的精心經營下,昔日冷冷清清的店面顧客絡繹不絕,生意變得紅紅火火。首次創業,旗開得勝,劉良友賺得了第一桶金。
1996年4月,劉良友所在的西畈村預制廠,由于產品和質量問題,銷路不暢,瀕臨倒閉。在此關頭,看到劉良友有做生意的頭腦和做大事的魄力,村黨支部果斷決定讓他接手這個“亂攤子”,出任預制廠廠長。面對村委會一班人的期待目光,劉良友深知這是干部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他忍痛放棄了自己正值紅火的餐飲業。上任后,他看到的是:廠區堆積如山的斷板、廢板,儼然是一片滿目蒼痍的衰敗景象。他和職工們一起找癥結,尋良藥,對企業進行全面整改更新。他通過抓管理,抓產品質量,積極改善外部環境,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正品率達到99%,實現了當年扭虧為盈。至2001年10月,廠子從劉良友上任之初的年產預制板塊15000塊增至年產30000塊,年產值從60萬元增至150萬元,創利稅10余萬元,還安置無業村民30余人。
一個瀕臨破產的村級企業,通過劉良友的精心呵護,終于起死回生,實現產銷兩旺,人們在稱贊劉良友經營有方的同時,更欽佩他面對挫折不灰心喪氣,敢于在逆境中奮爭的創業精神。
不懈打拼 創業路上不回頭
2001年10月,國慶節剛過,許多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龍池橋街道辦事處會議室里,處黨委正在召開一次特別會議。為了適應麻城城市建設的新形勢,增強建筑安裝市場的競爭力,處黨委決定將陵園、城西、西畈三個村的建安公司合并,組建新的西陵建安股份責任有限公司,但由誰來擔當公司的“掌門人”,處黨委可謂煞費苦心,最后經反復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大家一致推選敢于在逆境中拼搏的西畈預制廠廠長劉良友任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這是辦事處黨委和公司員工的信任與厚愛!劉良友二話沒說,點點頭,扛起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重擔。
劉良友感覺到肩上的這副擔子很沉、很重。他知道,公司經濟困難,可以說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他知道,麻城境內外國營、集體、個體大大小小的幾十家建筑企業,對于一家重新整合的新公司而言,市場競爭的壓力非同一般。既然上任,就沒有退路。劉良友迅速放下過去的榮譽,轉變角色,投入到一場新的建功立業中來。他撲下身子,開展市場調查研究,走客戶,與公司員工們一起探討走出困境之路。
創業,沒有一帆風順的。有時候,堅持不一定有收獲,努力不一定被認可。2002年,劉良友上任的第二年,一個寄予了他全部心血的工程因故沒有中標,失望加上勞累,他一氣之下遠走他鄉,暫時離開了周圍的紛擾。但是,躲避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也不愿就這樣放棄,那不是他的性格!在員工和好友的勸說下,他又踏上了回鄉創業的征程。
一切從頭再來。抓學習培訓,請建筑專家來公司講課,選派業務骨干外出進修“充電”,在公司各班、組開展優質工程競賽大比武,此舉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員工的業務素質;抓建章立制,制訂出一套科學的規章管理制度和嚴格的獎懲激勵機制,以制度管人管錢管物;抓工程質量,施工材料嚴格送檢,實行層層把關,責任到人,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用信譽打造西陵建安公司的“金”字招牌。劉良友用“三把火”,燒出了西陵建安的質量和效益,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如今,西陵建安公司工程隊遍布福田河、龜山、三河、木子店等鄉鎮,隨著技術人員逐步增多,公司通過請進來、送出去培訓等方式提高員工技術、質量安全等素質,逐漸培養了一批工程師、二級建造師。公司還添制了大型發掘機、推土機、鏟車等大型機械施工設備,硬件設施更加齊全。
2013年,他們積極申報二級建筑業企業資質。申報成功后,公司可以承接工程范圍進一步擴大,可承擔28層及以下、單跨跨度36米及以下的房屋建筑工程,高度120米及以下的構筑物,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及以下的住宅小區或建筑群體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
扶貧濟困 勇于擔當顯本色
多年來,作為見證和參與西畈乃至麻城建設發展中的一份子,劉良友始終保持作為企業家的擔當與胸懷,在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經營環境,努力提升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時刻將老百姓的溫飽放在心上。
作為麻城市政協委員,劉良友積極履職盡責,撰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他的提案涉及村級管理、城區環境整治等方面。作為發起人,劉良友帶動龍池辦事處10名政協委員聯名撰寫的“北環西路延伸線建設”提案得到相關單位認可并實施。他多次被評為“扶貧濟困獻愛心先進個人”、“黃岡市優秀企業經理”、“麻城市優秀政協委員”。
可以說,劉良友創業成功了。他沒有忘記當年貧困的滋味,也因此對社會公益事業有了更多的擔待。
2009年,龍池辦事處興建敬老院,他一次性捐款20000元。他兩次參加全市“三萬”活動,每次捐資都在5000元以上。2012年全市乒乓球運動會,他慷慨地拿出6000元,為龍池乒乓球隊健兒們鼓勁助威。2013年元月,他向所在的西畈村里捐款1萬元,向福利院捐款1萬。
每年農歷臘月二十八,他準時到福利院看望老人,帶著孩子們給老人們送去過年物資。一些熟悉的老人,一到過年的時候就盼望著他的到來。一些老人沒有親人看望,劉良友更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對待,送上棉鞋、紅包、點心,陪他們拉家常,讓他們生活有希望、有期盼。
每到開學之際,劉良友還惦記著身邊的學子,主動到英才小學、西畈小學送款送物。2012年9月,在得知孤兒毛瑩上學困難后,他送去1000元。每年“六一”兒童節,他都要拿出一定資金幫助困難兒童學習。
他急公司員工之所急,他每年都要結清員工工資。公司承包工程缺資金,他寧可找銀行借貸,也不拖欠員工一分錢。公司員工紅白喜事,或哪家有困難,他就要去登門慰問,用集體的關愛去溫暖每個員工的心田。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多年的努力經營,劉良友和他的公司也獲得社會的廣泛的良好贊譽。西陵建安公司承建的工程先后榮獲六個麻城市“優質工程”,五個麻城市“安全施工文明現場 ”,公司連續三次被黃岡市住建局評為“先進企業”。劉良友本人也多次被龍池辦事處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連續兩屆當選麻城市政協委員,先后三次榮獲黃岡市“優質項目經理”和“優秀企業經理”榮譽稱號。
如今,麻城市西陵建筑安裝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已然是全市建筑行業吸納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的寶地。在麻城大地上,到處有西陵建筑公司的成功杰作。
劉良友沒有止步。他,仍然憑著自己不屈的創業精神,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在滾滾商潮中搜尋創業發展的機會。他,正在籌劃企業的未來,提升企業實力,開拓企業市場,努力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
(麻城市政協 戴江紅 戴娣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