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認準目標,能吃苦,有恒心,就沒有辦不成的事”。這是興山縣政協委員、昭君鎮金樂村石紹蓉在十多年打拼歲月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她一直以來所遵奉的人生信條。也就是憑著這種能吃苦,敢打拼的精神,她由一名普通的農民成長為一名年產值近十萬的農業產業帶頭人。現如今金樂村農業小水果產業規模日益擴大,帶領全村勞務人員逐年增多,產業化道路取得突破性進展,產品更是熱銷于市內各大市場。
一個特別能吃苦耐勞、勤儉持家的青年女子,一個頭上冠著多項榮譽的青年致富能手,從市巾幗科技致富標兵到縣農民產業發展帶頭人,到昭君鎮產業發展大戶。這些成績的取得來源于背后艱辛的努力。
艱苦奮斗 成就創業夢想
石紹蓉,今年35歲,本是興山縣峽口鎮建陽坪村人,2000年嫁到金樂村,丈夫身有殘疾,家境也很困難。石紹蓉從走進夫家家門開始,就立志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讓全家過上好日子。金樂村距離興山縣老縣城昭君鎮較近,全村以柑桔種植為主。石紹蓉看到自家承包的荒山和坡田,眼里流露了迫切的渴望,她多么希望這不是荒山,而是滿山流金的金土地。她不是個空想家,她是個實實在在的女人,是個特別能吃苦的女人,是個敢想敢做、有著經濟頭腦的女人。2002年,她們夫妻在荒山上開辟了7畝果林,又修整了自家的8畝多農田,記不清多少個日日夜夜她和丈夫起早貪黑披星戴月,記不清多少次手上磨起的血泡好了又起,記不清她磨破了多少雙“解放鞋”,淚水和著汗水有多少都咽到肚子里,歲月的磨勵讓這個當年才25歲的妙齡少女看上去像個三四十歲的中年婦女,然而這些都沒有壓彎她柔弱的肩膀!她在這片傾注了她全部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上,種上了柑桔、桃子和葡萄,她跑到外地去引種,她走老遠的路程去購買科技資料,她四處打聽不恥下問,虛心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專業種植技術。為了學習水果種植技術,她幾乎每月都要跑到鄉鎮農技站或農業部門找技術人員請教學習,有一次,她聽說有一個鄉鎮要舉辦柑桔技術講座,她天不亮就起床,走了十幾里路趕到培訓地點,就為了聽上一個知名專家的這次講座。專家被她的堅持和努力所感動,留下電話號碼讓她有問題就直接電話聯系交流。“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她的精心栽培,這些果樹結果了。去年底,她家的柑桔產量達到4萬多斤,桃子產量有2萬多斤,葡萄產量11000多斤,年收入達到二十萬元以上。
勇于擔當 不負政治使命
由于發展的小水果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這個言語溫柔、行事低調、有些靦腆的弱女子逐漸成為昭君鎮這一方山山水水老百姓眼中的“能干人”,群眾中耀眼的“創業明星”。2011年,石紹蓉被推薦為縣政協委員,作為一名縣政協委員,她具有較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除了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外,還特別注重政協理論的學習,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在任政協委員的時間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專業特長,認真當好調研員、評議員、監督員,努力提高自己參政議政的意識能力,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積極配合縣政協的各項工作,發揮政協委員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她立足自身實際,圍繞鎮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認真撰寫提案,提出了大量事關民生實際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有效建議,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全鎮經濟發展穩定和反映社群民意的民生和社會問題。她任政協委員以來,積極參加縣政協組織的以履行委員職責為主要內容的各類活動、例會,擴大政協的社會影響,樹立委員積極參政議政的良好形象。她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調研、視察、參觀、學習、協商、座談等具有政協特色的委員活動,為政協履行職責拓寬渠道。
樂于奉獻 鑄就人生輝煌
身為縣政協委員的她,不僅自己勤勞致富,而且還帶領鄉親們種植精品水果,并逐漸形成了長4公里,寬3公里具有昭君特色的立體小水果種植帶,有近40家農戶成了小水果帶上的一顆顆“珍珠”。水果種植關鍵在技術,她所在的村都是以柑桔種植為主,而且都是傳統種植模式,她覺得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獲得最好的效益,學習科技成了她的習慣和最大愛好。茶余飯后,她看科技書籍,逢年過節,別人在打牌玩樂,她在查閱科技資料,就連在辛勤的勞作期間,她也如饑似渴地啃著科技書籍。她跑到十幾里外的郵局訂購水果種植技術大全、水果栽培技術期刊,她到農業部門尋找科技資料,她還到宜昌購買科技雜志。她無償將自己掌握積累的科技知識和技術教授給村民,她講給村民聽,做給村民看,特別是關鍵技術,她總是把村民帶到自家果園里,手把手地教村民。在她的帶領下,金樂村有20多人大力發展小水果種植,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收益。她還打算和村里協商,承包村集體的柑桔場,她計劃外出考察引進比油桃上市稍晚的桃子品種,一來可以錯開銷售高峰期,二來可以填補我縣本地水果市場空白。石紹蓉的智慧、堅韌和樸實為全村小水果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她雙手開辟的滿目果園,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豪情,將帶領著她將走向人生的輝煌!
(興山縣委工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