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民是武漢市新洲區政協常委、武漢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武漢市培源建筑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在新洲區倉埠街,邱國民不算最有錢的“老板”,但是他的名聲最大,從擔任新洲區政協委員到任職政協常委,屈指數來23年時光,抱著不事張揚、低調行善、默默奉獻的態度,他一直將心血傾注于教育事業、扶貧幫困以及修橋補路。在他的人生履歷之中,積善成德,有起點,沒有終點。
創業
今年56歲的邱國民,已經在建筑領域摸爬滾打30多個春秋。年輕時,他肯鉆肯學,工作不分份內份外。雖然當時還是一名普通員工,卻在閑暇“偷偷”習藝,很快掌握了施工、管理、預決算以及工程監理諸方面的知識技能。
1991年,倉埠建筑公司因資質、人才、市場、流動資金和管理以及結構調整,已出現一蹶不振征兆。當時的倉埠鎮領導東挑過來西挑過去,覺得邱國民是最合適人選。就這樣,他走馬上任了。
接手一批失業工人和一堆債務,邱國民沒有怨言,他想,如果沒有麻煩,不可能輪到他“出場”。有點“包袱”,還能夠讓自己時刻保持著清醒;而且,眼下的困難,是今后的寶貴財富,是當下凝聚人心的號角。
邱國民理清了頭緒。他通過一對一談心交流、征求意見、吸納眾人智慧。從提振精神、培訓員工、招賢納才、樹立信譽、外闖市場,一步一個腳印。
接手第一單工程,邱國民就發誓要做良心工程,絕不偷工減料賺昧心錢。20多年來,他推辭了許多“燙手山芋”,因為“合同”約定的“搶工期、趕進度”,無法保證質量,會留下隱患。他捫心自問,即便公司業績受損一點,但這樣一輩子良心無愧。
因為邱國民的穩打穩扎,倉埠建筑公司度過了艱難時期,而且成為支撐倉埠街財政稅收的“大柱子”,市場拓展到武漢及周邊地區。經過他的傳幫帶,培養出一大批建筑行業的精英骨干。公司改制為培源建筑有限公司后,他主動讓賢,出任公司副董事長,讓更有沖勁闖勁的年輕人施展才華,自己則甘當幕后英雄。
積德
邱國民不只是在公司運行過程中承諾做良心工程。他還敢于挑戰“潛規則”,寧可接不到工程,也不昧著良心讓人“戳脊梁骨”。因為,凡是“潛規則”到手的事兒,必定“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時候,工程質量大打折扣,這樣缺德的事情他不能做。
從“良心工程”做起,接手第三個年頭,他承建的倉埠服裝廠成為當時全區僅有的武漢市兩個樣板工程之一。多年來,優良工程、標桿工程、示范工程,他的公司每接一單業務都會朝著這個目標邁進,而且不會“空手而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邱國民20多年來,默默無聞,低調行事。每年開展慰問中小學教師活動;對身患重病的新洲二中一教師,慷慨資助2萬元;每年都要到社會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安裝路燈,他出錢;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他贊助;貧困大學生,他支援;村灣道路破損維修,他義無返顧……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邱國民記住了這句古訓。
履職
政協委員既是榮譽更是責任。邱國民雖然是“老板委員”和“資深委員”,但他從來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大會,他搶著發言;提案,深入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后撰寫有針對性的建議;他還時常做有心人收集整理上報社情民意。
邱國民提出的“農村斷頭路問題”、“抗旱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居民飲水衛生問題”、“倉埠民國文化城建設問題”以及“農村土地撂荒現象”和“發展賞花經濟”,他都有過潛心深入細致的鉆研與調查;他反映的“提升政協委員素質、落實政協專門委員會界別推薦政協委員”的社情民意受到有關方面重視;他的大會發言“規范土地和建筑市場”引起區國土局和城鄉建設局的關注與重視。
邱國民,不做簡簡單單的“舉手委員”,而要當稱職的政協委員。數不清,邱國民獲得過多少獎勵。每一年,他都走上大會領獎臺,“新洲區優秀政協委員”、“辦好事做實事先進個人”。榮譽,是對他曾經的歸納總結;而以后的歲月,相伴的依然是良心、稱職。
(武漢市新洲區政協 黃金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