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困難來找我,是對我們工作的信任。”這是興山第九屆政協委員,縣委辦副主任、縣委群工部常務副部長、縣信訪局局長馬代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今年52歲的馬代軍先后擔任過水月寺鎮經管站站長、財政所長、副鎮長、鎮黨委副書記。沐風茹雨數十載的基層工作經歷,馬代軍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牢記共產黨人的宗旨使命,不管自己身在什么崗位,始終做到:對待群眾象對待親人一樣,辦群眾的事象辦自己的事一樣,用愛心、熱心、公心,架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一種責任 為黨分憂
作為貧困山區縣、革命老區縣和三峽庫區縣,一度時期由于移民搬遷、工礦企業改制、大型工程建設,全縣的信訪形勢十分嚴峻。2010年調入信訪局工作后,馬代軍不避矛盾、不畏困難,堅持親歷親為,身臨一線。他每天親自接談群眾,詳細記錄信訪對象情況,接訪后還不辭辛勞的深入實地,了解信訪案件的形成原因和處理難點,在復雜問題中找尋破解問題的規律和方法,努力夯實基層基礎。一是“四級網絡”全覆蓋。結合網格化管理,全縣健全“組、村、鎮、縣”四級信訪網絡,落實網格員(兼任信訪信息員)待遇。二是“四級程序”全對接。嚴格信訪辦理程序,組、村、鎮、縣四級逐級受理,規范程序,及時逐級上報信訪辦理情況,真實情況全面對接。三是“四個重點”全關注。抓住“敏感期、重點村鎮、重點人、疑難信訪積案”四個重點,高度重視信息預警工作,采取主動約訪、上門回訪、專班督辦等方式關注信訪人動態和積案化解進展。努力推動建立健全了“信訪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干部包案處理制度”、“信訪穩定風險評估和信訪聽證體系”、“信訪工作績效考核辦法”等十余項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在全縣構建了“縣委、政府統一領導,聯席會議協調指導,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大信訪工作格局。
一片愛心 為民解難
“作為一名黨的信訪干部,看到上訪群眾的笑臉是最大的欣慰。”這是馬代軍常說的一句話。正是基于這種認識,馬代軍同志始終把信訪群眾當親人,對每一位來訪的群眾都充滿著愛心。在日常工作中,為認真接待好每一位來訪群眾,他摸索出“三個一”的工作方法,即上訪群眾來了,一張笑臉,一句暖心的話,一杯熱茶。每次接待來訪群眾,他都詳細聽取和記錄來訪群眾反映的情況和要求,群眾反映有道理的,他立即聯系相關部門予以解決;群眾提出無理要求的,他不煩不躁,耐心講政策,講道理;碰上情緒激動講氣話的,他“逆來順受”,耐心勸導,甘當上訪群眾的“出氣筒”和社會矛盾的“減壓閥”,使不少的上訪群眾暴跳如雷而來,心平氣和而歸。
“有困難你給我打電話,我的電話你有!”這是馬代軍送走信訪群眾時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少干部見了信訪群眾避之唯恐不及,而他,卻把自己的電話號碼主動給了信訪群眾!有的群眾有困難找上門還推三阻四,他卻主動要求為民解難!
一份榮譽,克難奮進
正是緣于滿腔的愛民情結,他始終把化解信訪積案作為信訪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牽頭協調各部門化解了峽口鎮李某房屋受損案等疑難信訪積案20多件。組織由鄉鎮、司法、法院、公安等多家單位組成的聯合專班5個,前往北京、江蘇、河南等地為信訪人維權,圓滿化解了水月寺鎮簡某房屋損壞賠償案、高橋鄉胡某工傷賠償案、昭君鎮萬某遭性侵案等多件省外“三跨三分離”疑難信訪積案。
在馬代軍和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全縣信訪工作連續幾年保持“三降一好轉”的良好勢頭,信訪總量下降、集體訪下降、越級訪下降,信訪形勢大幅好轉,確保了黨的十八大等中央、省市重大節日、重要工作節點群眾進京赴省“零”上訪記錄。縣信訪辦連續三年被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先進單位”,2013年全市信訪工作考核中獲優勝單位,縣信訪辦被市綜治委表彰為“爭創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長安杯’先進單位”,縣群眾信訪接待服務中心被省信訪局、省文明辦表彰為“省級文明群眾信訪接待服務中心”。他本人曾先后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縣委、縣政府表彰為“領導干部大接訪先進個人”、全縣十佳紅旗標兵。
一份榮譽,更是一份壓力,馬姓的他,正如一匹千里駿馬,不待揚鞭自奮蹄!他帶領縣委群工部一班人正在努力為全縣信訪工作再上新臺階而努力奮斗!
(熊友勝 黃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