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癡心的教師, 癡心地做教師”,是她追求的目標和夢想。23年的教師生涯,真正的做到了!先后在五所學校任教,無論在村級小學,還是鄉鎮中心小學,總是堅守著自己的教育目標和夢想,恪守教師操守,遵從教育規律,伴隨教育的發展而完善自己,伴隨孩子們的健康成長而享受做教師的幸福,體驗著“勞動”的快樂!2011年9月,被選為政協興山縣第九屆委員會委員,認真履職,每年所任教的語文學科調研評估、考試名列全縣前茅,得到了學校、社會認可,得到了組織的肯定。2013年9月獲得縣教育局授予的“我最喜歡的好老師”的榮譽稱號,2013年度被評為全縣的優秀政協委員
用愛心育人,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一名好教師的起點是真正了解每一個學生”。每接一個班,要求自己一周內叫出全班學生的名字,每天談心不少于三人,每周利用午休和放學時間輔導學生不少于八人次,每月與班上50%的學生家長取得聯系。用母愛般的情懷去呵護特殊學生:學生李某,父母親離異,缺乏母愛,自卑心理日益嚴重,不愛學習,整天沉迷游戲。課余時間和他一起聊兒童名著,激發他熱愛讀書,并經常給他買兒童書籍,引導他去和文字打交道;課堂上多給他發言的機會,只要有一點進步,就在班上表揚;一有時間就和他談心,盡力為他鋪設上進的臺階、自信的支點。慢慢地,李同學找回了自信與快樂,淡忘了網絡游戲,各方面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李某在作文中這樣寫道:“牛老師,謝謝您!以后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永遠不會忘記您對我的關愛與幫助。”
班上的貧困學生、留守兒童,無論他們有什么困難,總喜歡找她傾訴。有時為他們買學具,有時為他們買衣鞋,從內心深處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看待。以傳統的美德故事潛移默化地教育全班的孩子,引導他們不歧視這樣的學生,鼓勵他們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讓他們體會到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的溫暖,使他們熱愛這個集體,在這個大家庭中不再覺得自卑和孤單。
正是這些學生對她的認可、感激以及他們在她引導下的進步,讓她真正體會到了教師特殊的“勞動”之美。
用誠心做教師,體現了的她人格魅力。“三天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用告誡學生的話時常嚴格要求自己。為了站穩課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鉆研業務,不斷給自己“充電”,便于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能夠與時俱進。
為了讓每個孩子在校積累更豐富的知識,扎實地掌握所學的內容,學校規定八點上班,每天都要在七點四十準時進教室,和學生一起背誦經典名著,和學生進行背誦比賽;每天中午和學生共進午餐,一點準時走進教室輔導學生,批改學生的作業;利用晚上及節假日,讀教育專著,寫教學反思,設計教學案例……每年所任教的語文學科調研評估、考試名列全縣前茅,深得家長、學生的好評。撰寫的論文多次在國家級刊物及報刊上發表,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勵,兩次代表興山縣教師在宜昌市上公開課獲獎,兩次受到興山縣政府表彰。
自承擔學校教學管理的重擔之后,更加重視學習。不僅是個人學習,還引領全校的專任教師一起去學習專業知識,一起去研討教學方法,力爭每一位老師每學期在教學上都有較大的進步。帶領教師進行課題研究,讓每個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圍繞課題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課余時間與同行們聚在一起相互探討專業方面的問題,看到同事的論文一篇篇獲獎、刊登時,看到學校的語文、數學教學成績位居全縣前列時,她為老師的成長而開心,為黃糧小學的孩子有這樣濃厚的教學氛圍而幸福。
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績,看到與同事們共同進步,從而又讓其體驗到了教師“勞動”的另一種美。
用癡心品教師職業幸福,是她從教20多年來教育教學的感知。在教書育人這個工作崗位上,一直為夢想而勤奮工作,專心任教育人。雖沒有轟轟烈烈的驚人事跡,但能使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在快樂中學得知識;走向社會、參加工作的學生經常想起她,逢年過節打電話問候,平時見面還如當初敬重,讓其深深感受到教師這個職業帶給的巨大快樂。
時常回顧教書育人的歷程,雖然有付出勞動的艱辛,但回報更多的是幸福,同時也真正體驗和感受到了一個人民教師的“勞動”之美。在華夏兒女共同奮進實現中國夢的大潮中,她依然堅定自己的目標與夢想,把自己的教育夢與中國夢緊緊結合在一起,用愛心、誠心、癡心,做好了本職工作,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黃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