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2年1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發出《省人民政府關于2012年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為獎勵促進我省科學技術進步的重大貢獻者特發此證,以資鼓勵”。其中,“柑橘提質增效栽培研發與示范科技進步”獲壹等獎,獲獎人:黃先彪
黃先彪,生于1963年7月,當陽市王店鎮人。1981年畢業于宜昌市農校,參加工作32年,任市政協委員已22年。
一個出生于農村的孩子,學的農業,特長仍系農業。
作為一名非中共委員,筆者在2013年初秋時節采訪了他。他的回答很坦然:把本職工作做好,這就是我對政協工作的感受。使筆者感到,他是一位注重實干,不尚空談的人,他是一個做事業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的人。
(二)
2013年,黃先彪正好年屆50歲。
作為農藝師,當陽市第七屆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市農業局柑橘首席專家、特產技術推廣中心的副主任,他低調、穩重、默默做著自己的事情,在特產技術領域,他正在向更深層次、更高領域進發。
當陽市現有柑橘面積31萬畝,年產量近30萬噸,位居湖北省柑橘綜合實力第三位。作為一個果樹專家,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在服務三農的第一線,不為名利,扎實研究、示范與推廣,在這一本職行業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現代農業,核心是品質和效益的提升。
2006年以來,他相繼編寫和通過了四個柑橘省級地方標準。如《寬皮柑橘品質栽培技術規程》、《柑橘果園改造技術規程》及《無公害食品椪柑生產技術規程》等,對柑橘產業的健康發展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他抓住突出問題,開展技術研究。其貢獻:
首先,解決了椪柑管理中的重大技術難題。
椪柑成年樹樹冠高大,不僅給管理造成了困難,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它的持續豐產、優質。他經過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一整套適合椪柑早結、豐產、優質栽培的樹形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在椪柑栽培領域首次提出了改樹體放射形為開心形;在修剪方法上在國內首次提出了成年樹交替結果,交替更新的夏季簡化修剪方法。
其次,柑橘高品質集成技術的研究與示范。
從2006年開始,他把柑橘高品質集成技術的研究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總結出以“起壟栽培、半產樹形培養、簡化修剪、果園生草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生態栽培模式、完熟栽培、設施栽培”等一系列集成技術為核心的高品質集成技術。
以上技術成果在2006年、2008年的中國柑橘學會上均作交流,在與會的國內外專家中引起巨大的反響,從而奠定了當陽在國內外柑橘產業上的地位。
此外,他在對柑橘缺素癥的研究、解決無核椪柑豐產的技術問題、以及柑橘果皮傷痕產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均在全國廣泛地推廣。
“在生產中找前沿,在實踐中求創新”是黃先彪一貫的思想和作風。他的樂于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正在影響著他身邊的技術人員,與時俱進,新一代的行業科技人員因此而健康的成長著。
(三)
各項成果的取得,離不開黃先彪不求回報,永不言敗的堅持,離不開黃先彪對“三農“工作的熱愛和政協委員的襟懷,他就是這樣默默地耕耘著,無私地奉獻著。黃先彪常說:作為一名農藝師,我的宗旨要為農民服務,要通過我的努力能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不辜負他們的期望。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要有自己的責任感,要為黨和政府排憂,要為人民群眾解難。黃先彪歷任政協委員已20多年了,不論在鄉鎮,還是在城區,工作上的問題,要思考要鉆研,社會上的問題要提建議。每年,他為政協奉獻著1—2份提案。每一份都履行著自己的職責,都能引起黨和政府的關注。如城區的集貿市場,農民生產的成果要進城賣,市民們生活物品要上街賣,而如今的集貿市場現狀是窄、小、少,市場問題怎么辦?他對此積極鼓與呼,力求在供銷問題上得到完善地解決。
擁護中國共產黨,對黨和人民的事業盡職盡責。
把人做好,把事做好。這是黃委員的座佑銘,也正是這位政協委員的襟懷。
(當陽市政協 張曉梅 翟宗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