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采訪了當陽市第七屆政協委員、淯溪中學教師徐勁松。用該校校長葉國兵的話說:“他人品好,素質高,勇挑重擔,教學科研成果豐碩,展現了政協委員的風采。”
敢于擔當 顯委員身手
眾所周知,當一名農村中學的班主任,責任重大,事無巨細,所以每年開學領導都要反復考慮班主任的人選,且有的老師不愿意承擔此項工作。徐勁松不然,2012年秋季開學主動申請,擔任七(一)班的班主任工作,2013年繼續擔任八(一)班的班主任。現在是信息時代,萬事萬物都是日新月異,在這樣快節奏社會時空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時代特點的差別是相當大的。徐老師善于發現新班級的優點,并以此作為和學生溝通的切入點及時的表揚、夸贊,讓學生感覺到新老師也很欣賞我們,喜歡我們,由此為今后的溝通奠定了情感基礎。學生愿意和他溝通,喜歡和他交流,整個班級生動活潑,學習習慣越來越好,學習效果越來越理想。每月的“學生之星”,七(一)班總能獨占鰲頭。
徐老師還協助辦公室工作,各種材料在他的手下為之生花,羸得大家的稱贊。他用毛筆書寫的標語、展牌,直接就是一幅幅作品。
潛心科研 展委員風采
2006年以來,該校完成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Z+Z’智能教育平臺應用于國家教學課程改革的實驗研究”課題研究項目,論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優化淺談》在《中學與裝備》發表,《強調基礎綜合,探索猜想促創新》在《中學數學》雜志發表,《摭談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獲湖北省一等獎。
由于以上條件的形成,該校繼續承擔省級教學科研項目。身為校委會成員,徐勁松老師負責教學科研這一塊,并擔任“基于課堂觀察的有效課堂建設”課題研究小組的負責人。該課題實驗周期3年,從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
有效課堂建設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學生對所學知識真正感興趣,學生質疑和評判的機會較多,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學生有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和對真善美的熱切渴望。
徐勁松期待在研究中逐步形成適合農村中學各學科有效課堂教學的理論體系和模式,以新的理念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從而提升學校的品味和綜合實力,并逐步擴大影響,有效帶動周邊地區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
著書立說 傳委員經典
采訪中發現徐勁松老師的柜子里有好多他的著作、論文、獲獎證書,這里隨機選擇幾個例子,以饗讀者。
《針對時代特點,實施德育滲透》,發表于2003年《湖北教育科學》雜志,《讓考試成為語文教學的另類材料――對中學語文考試的幾點看法》,發有于《宜昌考研通訊》2005年第一期,《“1+N”校本培訓技術初探》,發表于山西省級刊物《新課程學習》總第113期。(2012年9月),《創新,讓學校德育與時俱進――知識經濟時代學校德育工作的實踐與體會》,發表于《素質教育在湖北》系列叢書。從以上所列舉的論文,可以看出徐勁松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貢獻,從以下的各種榮譽證書更可以全面地了解他的研究精神和創新精神。
2005年7月,《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獲國家級一等獎,并出席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在浙江寧波召開的會議,現場交流、分享論文。2006年3月,榮獲當陽市教育局頒發的“優秀電教員”稱號。2009年11月,《落日的幻覺》獲當陽市優質課競賽一等獎。2012年1月,參加當陽市教育局主辦的“課內雙教學,課外訪萬家”演講競賽一等獎。2012年7月,《清渠已沒水如許,佳作又求為哪般》獲中國關心一代教育研究院、國家關工委組織的全國教師“精彩一課”論文一等獎。
參政議政 履委員職責
徐勁松老師除了平時的班主任工作、語文教學、課題研究等工作,還要為百姓著想,為教師說話,為政府獻計獻策。
1,《給中小學培訓心理輔導咨詢師,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當陽市教育局回復他的該提案:“正在做前期籌備”。
2,《改建大河橋路,給居民營造一個舒適的出行環境》的提案,受到淯溪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報送市政府批復,作為2012年當陽市的十件大事落實。投資1150萬,全面改造了集鎮主干道大河橋路,2013年5月建成通車,提升了集鎮形象。
3,《淯溪小河幸福橋至漳河段水渠的綜合治理〉提案,得到政府職能部門重視,水利局領導下基層當面回復:“正在籌集資金,近年內解決”。
(當陽市政協 鄧聲祥 付正兵 王繼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