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創新轉型謀發展  成功不忘建家鄉——記沙洋縣政協委員、沙洋銀花鞭炮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廣兵

2014-09-21 11:21:13  
字體大小:【

 


    一身休閑裝,小平頭,高大個兒,古銅的臉龐,爽朗的笑聲,神閑氣定地擺弄著一套茶具,這是我對沙洋銀花鞭炮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馮廣兵的第一印象。提起馮廣兵,許多人都會翹起大拇指說,這個人真有兩下子,出生貧寒的他白手起家,在改革的浪潮中摸爬滾打,靠著自己的勤奮、堅韌、執著和一顆真誠之心,發展成為一個如今擁有多家經濟實體的民營企業家。同他談起創業成功的秘訣,生性豪爽的馮廣兵卻變得靦腆起來,“哪有什么秘訣呀,最初也只考慮到要生存。人生存的同時首先要做到對人真誠,做實事,說實話,用心去對人,用心去做事,真誠對待別人。”話雖簡短,但他的創業經歷乃至整個人生歷程雖稱不上傳奇,也有一波三折,方才能苦盡甘來。


四次轉型成就華麗人生


    1979年,17歲的馮廣兵高中畢業后沒能考上大學,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紀山鎮付場村。但馮廣兵不甘心讓那一條條或筆直或彎曲的田埂,困住想要邁向更遠處的雙腳。在征得父母同意后,他以拜師學藝的方式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轉變。兩年艱苦的學藝生涯,磨礪了他的意志,也開闊了他的眼界,增加了他對生活的認知,讓他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未來和奮斗方向。師傅很喜愛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馮廣兵,即將出師的時候,師傅邀馮廣兵合伙開預制廠。場子建起來了,師傅卻因事不能繼續和他合作,好在他憑著極好的人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還把生意從村里做到集鎮上。


    八十年代中期,已經來到十里化工建材廠上班的馮廣兵偶然聽到一個消息,廠里決定將磷肥車間對外承包。當時無人敢接這個“燙手洋芋”,因為車間里積壓的400多噸磷肥,就像石頭一樣堵在廠領導的心間,積壓磷肥無法銷售,已使企業到了無法運轉的地步。但馮廣兵得到消息后一夜未睡,第二天一早,馮廣兵找到領導說,我來承包!馮廣兵決定要拓寬銷售渠道來解決這個“老大難”。于是,在“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那股勇氣支撐下,馮廣兵只身一人跑潛江、走天門、踏漢川,在十幾天的時間里就把肥料全部銷售出去了。在漢川的分水鎮,他找到農技站,別人搖手拒絕;找私人商家,別人關門不讓進,最后他找到種子公司的站長,站長被他纏得沒辦法,說你弄一袋肥料來我們先看看。馮廣兵馬上搭車弄去一袋肥料作為樣品試用,最后在那里竟銷售100多噸肥料。


    馮廣兵的第三次轉型是在1990年,十里化工建材廠倒閉,他開始進軍房產建筑領域。2003年10月31日沙洋銀花鞭炮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標志著他人生的第四次華麗轉型拉開序幕。


安全為本絕不險中求勝


    外表粗獷的馮廣兵有著不同尋常的喜好——煙花爆竹,喜歡看煙花綻放時的燦爛輝煌,喜歡聽爆竹點燃后的一鳴驚人。朋友建議他,要做就做全縣最有影響的花炮生意,做到一鳴驚人。可是,煙花爆竹行業畢竟是高危行業,如何才能保障安全管理零事故,是馮廣兵轉型以來考慮的重中之重,對待安全問題馮廣兵收斂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氣勢,變得“謹慎”起來。


    “馮總對安全方面非常重視。現在煙花業務比較多,但是我們馮總要求安全標準達不到的話,寧愿不賺錢,也不做這筆生意。每天倉庫貨物的出入臺賬,安全記錄檢查,濕度、溫度記錄這是必須做到位的。”談到馮廣兵在管理上的“苛刻”,員工周雪厚并沒有覺得委屈,“重視安全既是對公司的負責,也是對每個員工的負責呀。”周雪厚介紹說,現在公司共有20多名員工,門衛、司機、倉庫保管員,都要經過技術和安全知識的培訓,通過考試后方能持證上崗。這樣,既增強了大家的安全意識,又提高了安全管理能力。不僅如此,全縣13個鄉鎮銷售網點,從門店裝修設計到人員安全意識培養,也都有嚴格要求。


    走進銀花鞭炮公司,一陣清香撲鼻而來。如果不是右方倉庫大院的鐵門上寫著“危險重地,禁止吸煙”幾個大字,我們還以為走進了一座林園。樹木成行栽種,花草點綴其間,每間倉庫后面便有三四根高大的避雷針,以及消防設施。在每間倉庫的門口掛著幾個登記本,每天的溫度濕度、出庫入庫均詳細記載。馮廣兵自豪地說,這么多年來,企業相當重視安全,我們不惜投資上千萬建成的這樣一座生態工廠,在整個湖北省的鞭炮行業中排名前列。在市、縣相關部門的多次檢查測評中均能達標,沙洋銀花鞭炮有限責任公司連續多年獲得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反哺社會惠澤鄰里鄉親


    憑著闖勁、拼勁,和不可缺少的“謹慎”,馮廣兵的鞭炮銷售市場逐漸打開,生意網也越來越廣,事業順風順水。馮廣兵富了,然而他沒有忘本。他常說,我能有今天都是廣大鄉親父老關照支持的結果。


    “風風火火闖九州”的他和所有人一樣,卻也有著強烈的故鄉情結。一直關注著紀山付場鄉親的馮廣兵,深切感受到村道不通是鄉親們致富的阻力。在付場,有很多村民都靠養魚賺錢。每到收獲時節,一個個堰塘邊便傳來歡快的笑聲,可是一旦下雨,這些歡快的笑聲便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張苦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鄉村道路阻礙了運魚車的前行,連拖拉機也使不上力。看到鄉親們著急,馮廣兵心里也不是個滋味,但是光靠他一個人的能力,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馮廣兵是個不輕易善罷甘休的人,他憑借自己多年來積攢的人際關系,八方化緣,終于籌集50多萬元資金,為老百姓們解決了這一難題。


    馮廣兵的愛心不只是播撒在付場那片土地上。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甘肅泥石流……他都自愿加入了捐助行列,向無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還參加了縣政協公益林的栽種和護養,默默地奉獻自己的光與熱。2011年,馮廣兵被評為“優秀市政協委員”,縣政協也頒予他“愛心委員”的榮譽稱號。


歲月悠長,甘苦自知。社會是一壺沸水,人們似茶葉沉浮其中,都會經過逼仄綺麗的磨練,只有多幾分認真和耐心,用平靜、博愛的心態細細的烹制,才會彰顯本真的自我。這樣的人生,不品,已聞香。


 (李國 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