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溫州湖北商會法律援助站。陽新籍農民工李相生把一面“情系農民工”的錦旗送給站長柯亨薦。
陽新縣太子鎮李姓村農民李相生在溫州田野鞋廠打工,今年2月在上班時因搬運物品而受傷,李相生住院治療的費用廠方概不負責,無奈之下李相生找柯亨薦求助,柯亨薦先后找溫州市人社局、司法局等十幾個單位,終于使李相生的權益得到保護,當地法庭責成廠方賠償2.7萬元,廠長親自上門慰問李相生并賠禮道歉。
這是柯亨薦幫助成百上千農民工的案例之一。
溫州市湖北商會,有省市縣三級法律援助中心聯系點的牌子,也有溫州市法律援助中心湖北省外來務工人員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牌子,各種牌子的“站長”、“主任”皆為一人,他就是陽新縣政協委員、縣司法局駐溫州法律援助工作站站長柯亨薦。
據陽新縣司法局副局長程正偉介紹:自2005年以來,柯亨薦先后為湖北省務工人員代寫法律文書1113份,免費提供法律咨詢達4.2萬人次,其中直接幫助農民工2300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28件,避免或挽回務工人員經濟損失 1.8億元。
今年3月,柯亨薦所在的“溫州市湖北商會外來務工人員法援工作站”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法律援助工作先進集體”。該站探索出來的法律援助“溫州模式”得到司法部領導的高度肯定。
柯亨薦繼2007年被評為“百名新溫州人”和“十佳新溫州人”之后,今年再度成為溫州市“紅人”。
柯亨薦原來是陽新縣一個鄉鎮法律服務所的“聘用人員”,在九十年代初曾經3次下溫州,為陽新籍農民工“討公道”。1999年2月,已自學完法律專業的柯亨薦,揣著從別人借來的800元路費,背上一大堆法律書籍,從陽新火車站登上了去溫州的列車。
但是,他的“維權夢”并不是那么容易實現。初到溫州,沒有哪家律師事務所能接受他,他只好到一家鞋廠做普工,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交了不少朋友。正是因為這段工作經歷,他深深體會到來自農村的務工人員那種脆弱、隱忍的心態,以及他們打工的曲折與艱辛。這使他進一步堅定了為弱者維權的信念。
溫州鹿城開發區工廠林立,90%的陽新籍打工人員在這里謀生。少數黑心老板經常做些欺侮打工者和扣昧心錢的缺德事。柯亨薦一邊做工,一邊開始為鄉親起草文書,協調糾紛,代理非訴訟案件,以朋友、親戚、老鄉的名義為農民工“打官司”,被陽新籍農民工視為“主心骨”和貼心人,漸漸成為農民工歡迎的“柯律師”。
2005年10月,溫州市湖北商會法律援助站正式成立。柯亨薦終于可以理直氣壯地開展法律服務,依法維權了。
湖北商會法援站成立后一個月,就出現了湖北務工人員集體討薪事件。溫州市甌海區婁橋鎮一家服裝廠,拖欠70多名湖北籍務工人員一個月的工資(其中陽新籍的28人),累計16萬余元,工人們多次討要,老板均以“淡季生意不好”為由進行拖延,拒不支付。那時,臺風正襲擊溫州,數十名工人無奈之下冒著狂風暴雨聚集到溫州市政府門前,情緒激動,不肯離去,有的工人已兩天沒有吃飯了。當時,溫州市政府一面要抗擊臺風,一面又要處理這起集體討薪事件,感到十分傷神。
柯亨薦得知這一信息后,以湖北老鄉的身份,立即趕赴現場,做了3個多小時的勸說工作,這才讓工人們的情緒慢慢平息。與此同時,他主動與廠方進行交涉,表示其在努力維持工人權益的同時,一定也會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在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耐心勸說下,這家服裝廠的老板終于支付了拖欠人員的全部工資。
2012年12月23日,陽新縣陶港鎮李才村農民李名勤來到商會,請求柯亨薦幫忙討工資。他在溫州鵬旭鞋業有限公司打工,這年2月進公司打工,5月解除關系,公司沒有為他買養老保險,也未簽訂勞動合同,老板拖欠他3個月的工資不認帳。柯亨薦及時上門調查,找甌海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協調,終于幫助李名勤追回工資4795元。
今年元月,陽新縣黃顙口鎮軍山村向軍、程花等16人來到湖北商會求訴,反映公司拖欠他的工資,眼看春節在即,家人等他們寄工錢買年貨。歸心似箭的鄉親們,衣著單薄,在寒風中向他投來渴求的眼光。柯亨薦連忙把鄉親們帶到商會辦公室,又上街買來熱飯菜招待。柯亨薦認真詢問情況后,立即趕到向軍等人打工的公司。那家公司蠻不講理,硬要等過完年再說。柯亨薦先后找街道辦事處、區人社局都沒有效果。眼看除夕將至,市直單位將要放假,柯亨薦馬不停蹄,找市司法局、信訪局、人社局,最后在溫州市政府辦公室的督辦下,市人社局派員現場辦公,終于為這16名農民工討到了“汗水錢”。除夕前一天,柯亨薦和這16名滿臉喜悅的農民工一起乘上了返家的列車。
柯亨薦幫農民工依法維權,從來不瞎要,不胡鬧,多少年來不收一分錢。他在溫州大街小巷東奔西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有時一天要接幾十上百個電話,最多的一次有170多個電話,聽得耳朵發麻。有時為了一件事,要找一個單位十余人,有時為了追回一筆款,要找十幾個單位。柯亨薦就是憑這種熱心和執著為農民工兄弟無私奉獻……
柯亨薦成為農民工的“保護神”,他不僅為農民工排憂解難,更為當地政府分憂,為溫州市的社會和諧作貢獻。
有一次,溫州市召開“兩會”,陽新30多名務工人員因為一起工傷事故沒有得到解決,來到市政府門前上訪,市里一個電話,柯亨薦馬上趕到,苦口婆心做工作6個小時,終于勸說了鄉親們返回住地。
有一次,溫州鹿城區一家鞋廠發生群體斗毆事件,由于陽新籍黃某與英山籍石某2人的打架斗毆,引發一起群體性打斗事件,正當雙方劍拔弩張之際,柯亨薦聞訊趕到,他對雙方當事人宣講法制,宣傳政策,在他情理交融的勸說下,陽新籍工人先讓一步,對方也“放下武器”,隨后當地派出所趁機進行調解,終于將事件平息。
鹿城區南匯司法所所長顏子和稱贊:柯亨薦是化解異地矛盾糾紛的“金鑰匙”。
鹿城區南郊派出所所長林發中深情地說:“在平時的辦理案件和處理矛盾糾紛中,由于擔心公安部門袒護本地人,外地務工人員對本地公安部門不信任,柯亨薦介入后,鄉情鄉音讓他處理案件事半功倍。”
一個個矛盾事件被他“巧妙”調解,一件件糾紛被他“溫柔”化開。柯亨薦用真情服務農民工,用辛勤維護溫州市的社會穩定,為溫州市的繁榮發出最大的光和熱,受到溫州政法部門的充分肯定。
“我們溫州市目前正在推廣湖北商會的模式,倡導法律援助進商會,號召全市法律援助工作者向維權先鋒柯亨薦學習。”溫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徐雪芳肯定湖北商會的做法和柯亨薦所作的貢獻。
湖北商會因為有了法律援助站提高了地位,法律援助站國為有了商會這個平臺能夠更好地為湖北籍務工人員服務。這就是柯亨薦的創新之舉,是他的人生杰作。
柯亨薦是陽新縣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先后撰寫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方面的提案5件,向縣委、縣政府提出關心陽新籍在外務工人員的意見建議3條,就陽新籍在溫州務工人員權益保護問題作了2次議政發言。他依托溫州湖北商會會長、溫州市政協委員張建華向溫州市委、市政府建言獻策,提出保護湖北籍務工人員合法權益方面的意見建議6條,引起了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柯亨薦連年被評為陽新縣優秀政協委員。今年被評為陽新縣優秀司法干部,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嘉獎。
(陽新縣政協 向能來 劉會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