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日,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枝江市首家家庭農場——枝江民盛家庭農場正式注冊成立。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是枝江市政協委員、花卉苗木種植大戶胡光琴。
20多年前,胡光琴和其他農民一樣只會種糧種棉。1990年,懷揣致富夢,胡光琴與家人從百里洲鎮搬遷到地處318國道邊的馬家店鎮滕家河村,租了一塊拋荒地,開始種植花卉苗木,走上了一條和其他農民不一樣的創業之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花卉苗木基地由最初的10多畝發展到1500畝,年產值達到400萬元,她也由一位普通的農民成長為一名園林工程師。她的成功帶給了她無數的榮譽,她先后榮獲了“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科技示范戶”、“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湖北省十大科技致富標兵”和 “宜昌十大女杰”等稱號。都說“女人如花”, 胡光琴就象一朵花兒一樣耀眼地綻放在枝江大地,吸引了無數羨慕的目光,成為了廣大農民學習的榜樣。
創業成功之后,胡光琴沒有忘記身邊和她一樣懷揣致富夢的農民。她常年免費為父老鄉親提供園藝方面的咨詢,平均每年無償為鄉親們傳授種植技術100多次。她采取包苗木、包技術、包產品銷售的方式,先后幫助60多戶村民轉變經營觀念,調整產業結構、養花種樹,走上了致富之路。為了做大花卉苗木產業,帶動更多農民致富,2009年她牽頭組建了枝江市衛民苗木專業合作社,把哪些致富無門的農民組織起來,為他們提供種苗、資金、技術和銷售渠道,幫他們盡快致富。目前,周邊共有5個村360個農戶加入苗木專業合作社,花卉苗木種植面積達到5500多畝,年生產銷售各類苗木100多種2000多萬株,戶平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胡光琴的努力,帶動了一個產業,帶富了一方百姓,“一花引來了百花開”。
作為一名連任多屆的政協常委,胡光琴時刻牢記政協委員的職責。她時間再緊、工作現忙也從不耽誤參加會議、調研、視察等各項政協活動。她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先后就“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加強網吧管理,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解決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大力扶持花卉苗木產業”等議題提出了10多份提案,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作為一名政協委員,胡光琴也沒有忘記肩上的社會責任,她先后無償捐贈18萬多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她投資2萬多元建立了“文化活動室”,每年投入2000多元用于訂閱報刊、購買書籍,免費開放供周邊農民學習。她義務承擔了馬家店兩個福利院美化環境的重任,還無償捐贈價值7000多元的花卉苗木和盆景。她先后資助困難學生12名,除了為他們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外,僅現金支付就高達6萬多元。
胡光琴通過自己的努力,帶動更多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帶給了更多人燦爛的笑容。如今,這朵花兒綻放得更加美麗。
(枝江市政協 方華松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