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縣政協委員、縣文化館館長李春閣創作越調獲獎記
圖為李春閣(右一)正在表演越調《尋夢堰河村》。
10月14日晚,首屆湖北藝術節“楚天群星獎”曲藝決賽在武漢落幕,《尋夢堰河村》榮獲“楚天群星作品獎”。這是繼2000年谷城縣選送節目《放花牛》獲“楚天群星獎”銅獎后,在同類藝術盛會上的又一突破。
11月27日,谷城縣文化館與縣劇團的演員對《尋夢堰河村》再次精編精排,計劃將這一文化精品搬上谷城春晚舞臺,與谷城的父老鄉親們共享這場文化盛宴。
此次襄陽市選送至湖北藝術節的各類作品中,谷城文化館是唯一代表襄陽參加音樂類節目的單位。作為谷城縣政協委員、谷城縣文化館館長,同時又是《尋夢堰河村》主唱的李春閣向筆者講述了節目編排的艱辛歷程。
越 調 上 舞 臺
2011年年末,在谷城縣文體新局的支持下,縣文化館全力籌備節目參加首屆湖北藝術節。
選什么樣的節目能夠彰顯谷城的特色文化?選什么樣的題材能贏得觀眾和評委的認可?一道道難題擺在了李春閣和縣文化館工作人員的面前。
一個念頭在李春閣腦海中閃過,何不將谷城曾經流傳的越調搬上舞臺?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這一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讓更多的人欣賞到“本音報字,假嗓行腔”、“尾音翻高”、“本夾邊”唱法的谷城越調。同時,也可以通過節目編排,搶救處于絕境的民間文化遺產,傳承瀕臨失傳的地方戲種。
李春閣壓不住心中的興奮勁兒,當即請示分管領導兼本次節目的統籌策劃石訓軍,隨即邀集谷城有名的音樂、舞蹈、戲劇和民間文藝界人士,開始節目題材征詢,并獲得了大家的寶貴意見。
曲調定了,但以什么樣的藝術形式上舞臺?怎樣才能夠體現越調特色?接踵而來的困難再一次擺在了策劃人面前……
辛 勤 排 練 忙
正在大家一籌莫展時,襄陽市藝研所國家一級作曲李大慶老師的提議讓大家茅塞頓開:“用越調編撰反映谷城現實生活的唱段參賽。”
經襄陽市群藝館李永光研究員等老師來谷城多次考察,反復選題取材。最終,大家將目光投向了在新農村建設中獲“全國文明村莊”和“國家3A級景區”的五山鎮堰河村。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大慶介紹李春閣認識了湖北省藝研所的國家一級編導丁素華老師。一次次拜訪,一次次請教,李春閣對工作的執著精神,深深打動了這位國家一級編導。丁素華老師親赴谷城編排、指導,節目初顯輪廓。
六七月的天,驕陽似火。在炎熱的夏日,不論是曲藝專家、節目統籌策劃石訓軍,還是曲藝前輩、節目編導丁素華老師,一個個專家前輩親自上臺示范,與演員們同甘共苦,用揮汗如雨的勁頭,夜以繼日排練。
夢 圓 大 武 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初選、復選,谷城越調坐唱《尋夢堰河村》最終代表襄陽市闖進了“楚天群星獎”決賽。
10月14日晚,首屆湖北藝術節“楚天群星獎”曲藝決賽在武漢珞珈山劇院精彩上演。當宣布谷城縣參賽的越調坐唱《尋夢堰河村》榮獲“楚天群星作品獎”后,演員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在備戰決賽期間,演員們沒有節假日,沒有休息時間,一遍不行,再來一遍,一字不對,對著錄下的視頻改。演員們沒有一個叫過苦,沒有一個喊過累,她們以飽滿的熱情和堅韌的毅力,微笑著表演到節目謝幕的最后一刻。
參加本次文藝盛會,李春閣感觸頗多。她表示,谷城有信心、有能力走向全市、全省、全國去沖刺更大的獎項,將谷城特色文化展示給更多的人。同時,她呼吁更多的市民能理解、支持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為谷城縣的“全國先進文化縣”建設添磚加瓦。
(谷城縣政協 馬明剛 唐安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