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王蜜蜂” 傳奇

2014-09-21 11:20:02  
字體大小:【

——記保康縣政協常委、湖北澳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王興武


王興武(右二)在察看蜂群情況


    在保康縣,提起縣政協常委、湖北澳立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王興武,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稱呼他“王蜜蜂”。這一稱呼,既是對他像蜜蜂一樣“釀造”事業的充分肯定,更是對他像蜜蜂一樣無私奉獻的景仰。


從蜜蜂身上獲得啟示:如蜜事業自己開創


    2006年,40歲的王興武從保康縣一家水泥廠下崗了。人到中年,失業在家,那份苦悶和艱難恐怕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有切身體會。
    失落的他時常獨自走進大山,置身于漫山遍野的野花叢中,他看到成群結隊的蜜蜂翻山越嶺地采蜜,不辭辛勞。“小小的蜜蜂能夠為了自己的‘甜蜜事業’終生奮斗,我為什么還要彷徨嗟嘆呢?”暗下決心闖事業的王興武開始四處尋找創業商機。
    2007年元旦,王興武在一次朋友聚會中,無意聽到養蜂致富的故事。他眼前一亮,“保康野花資源豐富,豈不是養蜂的天然農場?”回家后,王興武立即上網搜索出了全國知名蜜蜂養殖企業的名單,有選擇地重點考察。在鄭州市一個蜜蜂養殖專業村考察時,他了解到當地的蜂農一群蜂收益過千元。這更讓他看到了希望。回家以后,他為自己勾勒了一道簡潔的創業“線路圖”:學習知識—調查蜜源—選擇蜂種—精深加工。
    沿著自己的“線路圖”,王興武跑到新華書店,買回養蜂的書籍。人過三十不學藝,已過不惑之年的王興武,卻要從最基礎的開始學起。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他跑到河南,請來河南瑞普蜂業有限公司的專家到保康,深入全縣11個鄉鎮調查蜜源。調查結果讓他欣喜若狂:保康縣蜜源植物資源豐富,至少有5萬群的養蜂潛力值得開發。如果按一群蜜蜂最低產蜜150斤推算,養一萬群蜂,便有1500萬元產值。通過算理論帳,打造“蜜蜂王國”的夢在王興武心中扎下了根。
    接下來,王興武開始引進蜂種。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西方蜜蜂是我國養蜂生產中的主要蜂種。但王興武卻將眼光投向了“中華蜜蜂”,“中華蜜蜂”簡稱“中蜂”或“土蜂”。這種蜜蜂發現蜜源迅速,采集勤快,善于利用零星蜜源,蜂蜜產量穩定,質量好,價值高。他決定利用“土蜂”和野生蜜源植物,生產最地道的野花蜜。
    2007年3月,王興武滿懷信心地投入5萬元,從鄭州引進了70群“土蜂”。


像蜜蜂一樣奮斗:創業之計在于“強”


    “事非經過不知難。”真正開始養蜂時,王興武才發現,理想中的養蜂事業與自己動手養蜂完全是兩碼事。開始自己嘗試養蜂后,王興武吃盡了養蜂的苦。
    在養蜂過程中,要經常對蜂群進行開箱檢查,即要打開蜂箱蓋,提出巢脾,對每個巢脾逐個進行檢查,檢查蜂王的情況、有無病蟲害、飼料是否充足等。剛開始時,因為操作不夠熟練,王興武打開蜂箱時,動作幅度有點大,蜜蜂開始躁動不安。結果,當他剛提出巢脾,一群暴怒的蜜蜂撲了上來,滿頭滿臉地蟄他……
     被蜜蜂蟄還是小事,最讓王興武痛苦的是蜜蜂染病。
     2007年夏天,保康高溫高濕,“土蜂”普遍染病,由于治療不及時,引進的種蜂一下子死亡了1200張脾,讓他蒙受了6萬元的經濟損失。
    “王興武養蜂失敗了!”人們對他議論紛紛。而王興武卻知道,蜜蜂之所以能夠采得百花釀成蜜,是因為它們具有不懼艱難、頑強奮斗的精神,這也是創業不可缺少的支撐。他在總結失敗的教訓之后,于當年秋天,再次投資12萬元購買了120群種蜂。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精心管理,種蜂順利越冬,還在第二年春天繁殖出了500群蜜蜂。2008年春天,王興武采收了2000公斤蜂蜜,創收72000元。
    養蜂讓王興武嘗到了甜頭,但他并沒有淺嘗輒止。當年,王興武成立了湖北省荊楚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注冊了“野花谷”牌系列蜂產品商標,同時從河北購進一套蜂蜜濃縮設備,投資21萬元建成一條年產1200噸的蜂蜜生產線,開始了蜂產品的精深加工。5月,王興武的公司生產的蜂蜜系列產品陸續上市,其中野花谷牌野玫瑰蜜、土蜂蜜、野菊花蜜、蜂王漿、蜂膠、花粉等不僅直接打入超市,而且被評為“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和“第五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金獎農產品”。2009年,王興武的土蜂蜜系列產品不僅被評為“襄陽市旅游商品類一等獎”,被授予“襄陽市名牌農產品”,而且被作為保康縣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項目重點發展。2010年,“野花谷”牌系列蜂產品榮獲國家有機食品認證。他本人被多次在市、縣獲譽。
    憑著蜜蜂一樣不折不撓的頑強精神,王興武在創業路上實現了人生的重大飛躍。


像蜜蜂一樣奉獻:釀得百蜜為人甜


    隨著事業的成功,王興武的眼光和胸懷也不斷開闊。他的創業目標開始從自己致富轉變到帶領鄉親致富、做大做強蜜蜂產業上來。
    在王興武養蜂之前,保康縣只有少量農戶飼養傳統野生蜂,且以自己食用為主。為了充分利用保康山區豐富的花蜜資源,將蜜蜂養殖產業做大做強,王興武一邊擴建基地,做大養蜂規模;一邊動員鄉親就地發展,參與養蜂,他將馴化好的蜂種和成熟的技術規程向養殖專業戶推廣普及,走“公司+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
    為了普及養蜂技術,王興武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成立了保康縣野花谷蜜蜂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每年利用冬歇期對蜂農進行養蜂的技術培訓,并將養蜂基地和蜂農納入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并對所有的蜂農進行備案,全年免費指導蜂農養蜂。
    年近60歲的呂先伸是馬良鎮重陽村6組的村民。他因為腿有殘疾,家庭負擔很重。2008年春天,他從馬良鎮雙坪基地購買了10群蜂。王興武得知了呂先伸的生活情況后,派出基地技術員對其進行跟蹤指導,使呂先伸當年就將蜂群擴大到30群,取了800多斤蜜蜂。2009年,他一年養蜂收入就達35000元。目前,常常有上海、珠海、北京等外地回頭客找他購買蜂蜜。
    截止目前,保康荊楚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帶動了2000多戶農戶養蜂29000群,年為農戶創收3500萬元,成為引領農民致富的“空中產業”。
    王興武的蜜蜂養殖產業受到了保康縣政府的關注。2009年底,保康縣委、縣政府將蜜蜂養殖及蜂蜜系列產品加工作為全縣農村農業產業化發展重點項目加以扶持,并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一家醫藥科技公司到保康縣投資,共同成立湖北澳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6條蜂蜜產品加工生產線,成立中華蜂養殖研發中心。王興武因此出實現了由一名“養蜂人”向“企業家”的華麗轉身。
    在做大做強產業、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王興武時刻不忘企業家的社會責任,積極參與各類慈善捐贈、獻愛心活動,先后為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捐款,為保康公益事業和弱勢群體獻愛心。難能可貴的是,今年8月6日,保康縣遭受特大暴雨災害,王興武的湖北澳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濟損失達1500萬元,但當看到許多受災群眾生活困難時,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讓他更加坐不住了。他以商會副會長的身份,找到縣工商聯,建議發動企業家捐款,并主動捐出現金。當他得知黃堡鎮大坪村一名貧困大學生因災無錢上學時,冒雨為那位學子送去部分學費。
    展望未來,王興武發自內心地說:“我必將像蜜蜂一樣,無私奉獻,毫無保留的將養蜂技術傳授給廣大鄉民;像蜜蜂一樣,成為一名不畏艱難、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像蜜蜂一樣,將甜蜜帶給他人,帶領家鄉的鄉親們過上甜蜜富裕的生活。”
    “王蜜蜂”的傳奇還在繼續!

(保康縣政協  王俊楚 張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