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黨委副書記、區政協委員趙保良
1984年深秋?;鸺t火紅的楓葉,滿山遍野,垅上微風襲來,搖曳出片片金光,整個村莊鑲嵌在恬靜愜意的氛圍之中。這年,剛剛鴉高畢業,年僅20歲的趙保良挾著一顆火熱的心來到雙合小學教書育人。三年后,因成績突出,他被招聘為國家干部。彈指一揮間,從當干部到現在已有28個春秋。28年來,趙保良用堅實的步伐,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上留下了一串串平凡而閃光的足跡,畫出了一道道美麗的弧線。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趙保良1963年出生在鴉鵲嶺鎮一個貧困的小山村,他排行老大。那時全家5口人擠住在一間正屋和一個偏房的土坯房里。
“那個時候全靠掙工分吃飯,起早摸黑,一年忙到頭只要不欠集體口糧款算是萬福了”,趙保良談起小時候的事略顯傷感?!白x小學三年級時不足十歲,有一天大人們打早工到生產隊撿棉花去了,我腳下墊一塊土磚站在灶邊幫媽做早飯。我把柴火點著了放在灶里燃,再跑到園子里去摘菜。哪曉得未燃完的半截柴頭掉到了灶門外,引燃了灶旮旯的柴火堆,火苗迅速竄燒到閣木上的柴火。一霎時,濃煙滾滾,整個廚房著火了,大火即將殃及房屋。等鄰居和大人們趕來搶火時,我嚇得直哭,6歲的弟弟和2歲的妹妹還正在睡覺。那次被媽一頓打的不輕,腿子腫得象個‘天王’,走不動路,嚇得我在二姑家一連躲了三天”。
“母親是個不甘落后的人,怕急,最終還是落下精神分裂癥。她發病時,竟把我和弟弟的頭發一抓,沿著門口的堰堤跑兩三圈,誰也解勸不住”。現實的磨煉,鍛造了趙保良勤勞、踏實肯干的性格。筆者在趙保良的老家去“微服私訪”了一趟,那些健在的老人們對他評價都不錯,什么“勤快”、“有出息”、“有孝心”、“好伢子”等褒意詞用了一大串。
“受了苦的人才曉得鍋是鐵打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古訓伴隨著趙保良。在和群眾打交道的歲月中,這些古訓成了他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座右銘。
甘當致富引路人
“當干部要對得起父母,對得起父老鄉親,對得起組織的信任?!薄@是趙保良“當官”的“三條基本原則”。
立足長遠經濟抓柑桔。1992年,上級鼓勵發展鄉鎮企業。時任海云辦事處書記的趙保良,通過反復調查研究認為,海云辦事處所轄的村,處于山多坡多河灘多的“三多”山村。加上路少灰塵大,通訊受限制,一刀切式發展企業不現實,決定走大當、聶店等村發展柑桔之路。他帶領辦事處一班人大戰一冬春,在段咀村率先實行農民股份制連片開發了柑桔標準化示范園100畝,得到當時鴉鵲嶺鎮委書記王金建的高度評價,召開現場會加以推廣,段咀村成了全鎮發展長遠經濟抓柑桔的樣板工程。第二年,又有趙家河、曾崗、海云店等村效仿發展柑桔,僅兩年時間,全辦事處發展柑桔達到2000畝。有村民斷言:這是增收的起點、長遠的藍圖、致富的奠基。
現在的鴉鵲嶺鎮,通過逐年開發,柑桔面積已達13.2萬畝,年產柑桔16萬噸,柑桔和生豬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兩大支柱產業。
著重農業推廣抓科技。1996年,原宜昌縣(現為夷陵區)委、縣政府發出科技興縣號召,農村栽油菜推廣“深溝窄廂”栽培法。全縣的樣板田定在鴉鵲嶺鎮漢宜路沿線的新場、石橋、紅土三個辦事處。趙保良一班人根據海云辦事處實際,在深溝窄廂的基礎上,采取了“宜彎則變順田彎,廂廂一般寬,規格辦樣板”的大膽改革。在曾崗、聶店、天豐、大步橋等7個村移栽樣板油菜6000畝,時任宜昌縣主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郭朝運看后翹首稱贊“不是樣板、勝似樣板”。
1989年,趙保良又動員村民在原曾崗村余家溪治理河道2公里,不僅疏理了河道,還增加農田面積200畝,使有血吸蟲的“疫區”成為了歷史。如今余家溪河兩岸早已是桔樹婆娑,滿目蔥翠。
勇當維穩排頭兵
趙保良1984年走馬上任石橋鄉公安司法助理員時,分管石橋一片的治安、普法及社會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他以“平凡的工作,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好評和上級的認可,許多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至今還廣為流傳。
24年后的2010年,趙保良在任鴉鵲嶺鎮委副書記時,又安排分管全鎮綜治維穩工作?!白鍪虑椴磺笞詈茫磺蟾谩?。談起維穩工作,趙保良頗有心得:“我立足少說多做,盡心盡力去做,分管的工作堅決不打折扣”。
有人認為,現在最難做的工作就是協調和維護社會穩定。有突發事件處置難、農民利益引發的矛盾處理難、民眾糾紛化解難、老百姓上訪穩控難等多種難題,趙保良在這方面充分地展現了“拼命三郎”的本色。他和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等同伴們一道,為維穩工作不知跑了多少路、說了多少話,餐風露宿,日以繼夜,甚至挨打挨罵,個中的努力與艱辛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趙保良翻開隨身的筆記本,僅2011年親自參與處理各種涉穩事項的大事就有24起。
樂當配角永求索
除了在外鄉鎮工作3年外,趙保良在家鄉鴉鵲嶺鎮工作了整整25年。且一直都是分管黨務、群團、農業、綜治維穩、社會事務、新農合、重點工程建設協調等繁雜事務,扮演的全都是“配角”。“不管職務怎樣變動,都要服從分工認真履職。”對于“配角”的身份,趙保良很淡然,“干工作不分主角配角,要把事干好,我的三條基本原則不能丟”。
趙保良在28年行政工作中,曾當過18年區、鎮黨代表、7年縣(區)人大代表、16年鎮人大代表和即將一年的區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期間,共寫議案和建議15件。 2008年2月他和另外42名代表聯名提交的《進一步做大做優做強柑桔產業,傾力打造三峽地區優勢桔都》的議案被夷陵區人大常委會評為2008年區人大代表最佳建議。
2011年,趙保良當選為區政協委員并任鴉鵲嶺鎮政協聯絡組組長,他團結鎮內11名政協委員為黨委政府參政議政,為經濟發展建言獻策,積極撰寫了各種提案11件。趙保良擬寫的《加強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刻不容緩》的建議,得到上級領導高度重視,全區以鴉鵲嶺鎮童畈、梅店、長壽等一批村級公路擴寬、加會車道的提檔升級工作已付諸實施。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僅2008年以來,趙保良曾先后被區委評為“優秀公仆”,兩次被區委評為優秀黨務工作者、綜治維穩先進個人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工作者。
“獎狀和證書將永遠成為過去,我年屆五旬,將不遺余力為黨為民努力工作,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采訪趙保良的過程中,他反復幾次這樣說道。他是個說到做到的人,他在社會發展的潮頭中急流勇進,在默默無聞的平凡崗位彰顯燦爛人生。愿他永立潮頭,續寫風流!
(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政協聯絡組 黃定虎 朱家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