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竹山縣政協委員呂正明
呂正明,1964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東陽市。1982年孑身來竹山創業,2004年組建竹山縣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竹山縣新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如今公司資產近億元,累積上繳稅收4000多萬元,先后榮獲省、市、縣“光彩之星”、“十大經濟人物”、“勞動模范”、“優秀企業家”等10多項榮譽稱號,當選政協竹山縣第七、八、九屆委員,第八、九屆常委。
為謀生,刻苦學藝品艱辛
在素有“歌山畫水”之美稱,被譽為著名的教育之鄉、建筑之鄉和工藝美術之鄉的東陽市長大的呂正明,高中畢業后,16歲的他為了謀求生計而告別學堂,拜師學藝。他清醒地認識到學一門好技藝能走四方,能夠創一番屬于自己的事業。但沒進正規學校,沒有老師教,要想學好一技之長是很難的。為此,呂正明只好到當地建筑工地當學徒,一邊干活,一邊向師傅請教。瓦工、鋼筋工、木工等等,他都一一嘗試。在短短幾個月的學徒時間里,磨破了稚嫩的雙手,累灣了清瘦的腰桿,但他靠著自己的聰敏勁兒,領悟到建筑上的一些門道,更敏睿地感覺到,在工程建設上可以掙大錢,發展大事業。
闖市場,單身進山磨意志
1982年,在那個年月,可以說,竹山人很少有外出闖世界的。在沿海長大的呂正明畢竟眼界廣,視野開,他闖出去了,單身來到竹山。做過建筑學徒的呂正明來到竹山后,便在縣建筑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當上了一名建筑工。每天和其他工人一樣,篩沙,挑磚,扎鋼筋,搬水泥,樣樣都做。每天下班腰酸背疼不說,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更是難以忍受。俗話說,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在這種艱辛的勞作與痛苦的思念中,呂正明沒有忘記學習,因為他知道,技術對他來講太重要了。于是,他經常在建筑工地上,與其他人探討房屋結構,砌墻技巧,房屋質量檢測等,就這樣,他獨自在竹山建筑工地上干了一年多。
為了學到更多的建筑技藝,1983年呂正明離開竹山回到老家,在東陽市第一建筑公司又一邊干活,一邊學習房屋建筑方面的知識。他發現竹山當年的房屋建筑與浙江相比較,樓層低,樣式單一。如果把浙江建房理念帶到竹山,那將是一片新天地。這一念頭,為呂正明成為竹山房產開發之驕子鋪上第一塊基石。
打基礎,首座高樓顯身手
事業成就有夢想之人。1984年呂正明第二次來到竹山,在縣建筑工程公司從事建筑施工管理,并開始擔任施工技術員。從此,他就把竹山當做第二故鄉,一干就是30年。
1984年,縣建筑公司承建縣衛生局辦公大樓,這個項目建設任務交給了呂正明,由他負責技術和管理。第一次獨立承擔工程項目,他既興奮又緊張,暗下決心做成優良工程。他日夜守在工地,精心組織,細查質量,一絲不茍。經過8個月的緊張施工,6層高3000多平米的辦公樓竣工。呂正明回憶,這個項目是他開發房地產的處女之作。在落成典禮時,他成為當時竹山最高、質量最優的大樓。“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棟樓,雖然走過了28個春秋,但仍不顯落伍。”面對處女之作,呂正明有些自豪。
求發展,組建公司謀大業
做大做強建筑業是呂正明不懈的追求。2004年底,適逢原縣一建公司改制,呂正明以法人資格斥資2300萬元注冊組建并成立竹山縣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和竹山縣新時代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公司下設10多個工程項目部,是我縣最早通過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施工企業。
2006年呂正明針對公司實際提出了“以大項目帶小項目,以開發項目帶建安項目,以城區帶鄉鎮”的發展思路,先后完成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世紀廣場商住樓建設,總投資1600萬元的寶豐大酒店建設,總投資1800萬元的縣體育中心建設等工程。公司成立以來,他秉承“鑄造精品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客戶滿意是我們永遠的目標”的理念,先后開發、建設了80余個工程項目,施工總面積達到30多萬平方米,公司規模日益擴大,2008年6月被縣委、縣政府列為十大億元培植企業。呂正明本人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企業家”光榮稱號。
立誠信,勇于擔當鑄輝煌
2008年潘口水電站開工建設后,呂正明更是積極投身移民工程建設,為竹山大水電項目奉獻力量。移民建房雖然微利甚至不賺錢,但他立即安排四個項目經理上陣,把主要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到移民工程建設中,先后完成移民場坪200多畝,興建移民“樣板房”1.5萬平方米,使首批移民滿意搬遷,從此打破了僵持很久的搬遷工作局面,為推進移民搬遷工作開了好頭。2009年初,縣委、縣政府把潘口電站即將淹沒的始建于晚清的“黃州會館”和“三盛院”搬遷復建任務交給了呂正明。對于古建筑復建這樣的工程呂正明還是第一次接觸。為使古建筑不失“神韻”,呂正明特地回到浙江,請來復古建筑老師傅把關,歷時兩年的精心工作,古香古色的兩棟古建筑又在幾公里外惟妙惟肖地展現。2012年,為了發展旅游產業,改善旅游接待條件,他又配合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墊巨資在女媧天池建設四星級酒店,目前工程正在快速施工。
呂正明憑著自己的勤勞、誠信,把公司打造成竹山建筑行業知名企業,他承建的縣工藝美術大樓被評為市優質樣板工程,縣郵政大樓被評為市“武當杯”優質樣板工程。縣公路段培訓中心、寶豐義烏批發大市場、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疾控中心大樓等被評為省“楚天杯”結構優質樣板工程。2009年被推薦為全省建筑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和個人,在竹山建筑行業和房產開發行業中為首家。
在經營過程中,呂正明始終把“誠信經營,照章納稅”作為企業的基本準則,創業以來,累計上繳稅收4000余萬元,連年被縣政府授予“納稅大戶”和“優秀企業”稱號。他堅持遵循“三優先”原則,即優先上交國家稅收,優先發放員工工資,優先企業發展壯大。據此成就了他在竹山建筑行業中輝煌的業績。
修厚德,揮灑愛心報社會
呂正明說,我30年來一直在竹山這片熱土上打拼,由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億元企業老總,是竹山的父老鄉親培育了我,給了我成功的機會,如今企業發展了,我個人也有錢了,感恩社會是我永遠不變的心愿。他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多年來,他一直熱心公益慈善事業,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家鄉建中心學校、建自來水、修公路等他就捐款20萬元,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0萬元,先后為潘口電站首期移民建房捐獻建筑材料價值20萬元,2010年為文峰鄉輕土坪村捐資10萬元,2012年與寶豐鎮車家溝村村企聯建又捐資6萬元。長期以來,他在幫助特困群體、支持貧困學生、救助危重病人等愛心活動中,每年拿出的資金不少于5萬元。具不完全統計,多年來他個人向社會捐獻錢物累積達到150萬元。
他用敬業、誠信和愛心贏得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竹山浙江商會會長、竹山建筑業協會會長、縣政協委員、常委這些職務,為竹山的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成功地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竹山縣政協 汪遠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