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政協委員譚昌寧是該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也是該縣六、七、八屆政協委員,作為全縣經濟發展部門的負責人,在工作崗位上他勇挑重擔,敢于創新,堅持樹標桿,在服務上下功夫,在發展上比貢獻;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聯系群眾等方面都發揮著模范作用。他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業績,深受社會好評。
服務發展終不悔
從1992年開始,譚昌寧同志在全縣經濟主管部門一干就是20年。20年來,他始終堅持以加快發展為第一要務,探索的“零地技改模式、園區孵化模式、循環經濟模式、飛地經濟模式”等四種項目建設新模式以及“商貿企業發展壯大引進與培育相結合、培訓與扶持相結合、調整結構與開拓市場相結合、參展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四結合”舉措,推動了全縣工業商貿企業和項目建設的超常規發展,引進了無錫恒豐包裝項目、廣東康輝休閑食品項目等一系列項目,成為秭歸工業經濟的名片。全縣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出口等重要經濟指標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中進位都在20位以上,全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工作在全省有影響、在全市有位次。秭歸縣被省政府表彰為以獎代補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單位、全省農產品出口首批示范縣,是宜昌市唯一被命名表彰的縣;被宜昌市政府表彰為外貿出口先進單位、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單位、引進利用外資先進單位。縣經信局連續多年在全縣綜合目標考核中獲得優秀格次,機關效能建設考核、經濟發展環境測評位居前列,連續多年在全市經信系統中被市經信委、市商務局同時評為先進單位。他本人連續五年被省經信委評為全省“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先進個人,他近五年獲得省、市、縣榮譽達30多項。
心系民生總關情
始終堅持以服務民生為本,推行“即辦式、代辦式、催辦式、送達式”的“四辦”服務模式,“零距離、零收費、零負擔、零投訴”的“四零”服務快車和“規范服務禮儀、規范文明用語、規范形象舉止、規范廉潔行為”的“四規范”服務制度,為企業和企業職工提供了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近三年來,組織召開融資推介會達12次,協調引進深圳風投公司、宜昌建行、交通銀行、漢口銀行、湖北銀行、浦發銀行和縣內各家商業銀行為縣內企業融資近8億元;通過秭歸縣電視臺今日視點欄目、專場招聘會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招工5000多人。圍繞全縣重大民生問題狠抓整改落實,解決了郭家壩鎮郭家壩村蘭家灣片區供電問題,解決了“放心肉”、“放心酒”問題。為聯系點屈原鎮北峰村、天龍村、梅家河鄉肖家坪村、沙鎮溪鎮高潮村籌集公益建設資金20萬元,從硬件上支持北峰村順利通過了“五星級”黨組織創建驗收,爭取資金幫助天龍村維修了村級公路。
傾情奉獻履使命
由于他表現突出、成績出色,深得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和社會的信任,從2002年連續三屆當選為縣政協委員。他在政協委員崗位上,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參政議政,彰顯了一名政協委員的本色。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十分注重履行自己的職責,縣政協組織的一些大型活動,他都主動參與,積極幫助組織籌劃,親自組織了各項約談、視察等政協活動10多次;提出政協提案和建議8件,其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把軟環境建設當作發展硬支撐》等提案,被縣政協作為重點提案進行辦理,受到了社會的好評。
對于政協提案辦理,他十分尊重政協委員權利,用切實當好人民群眾公仆的態度,按照“真情、真心、真實、真切辦理”的要求,認真做好了每一個提案的辦理。在辦理《規范商品房門店經營行業管理,確保住戶生活安寧》過程中,為解決鳳凰家園一樓餐飲企業影響住戶生活的問題,他親自牽頭,組織專班,多次深入鳳凰家園實地調查,與住戶、餐飲企業多方溝通,聽取情況收集意見、掌握第一手資料,并多次聯合辦公,對不符合法規精神的餐飲企業督促其整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深受提案人的好評。
高度重視機關隊伍建設,深入開展了“治庸、治懶、治散、治慢、治奢”效能建設活動,以把局機關建成塑造企業家的“舞臺”,催生新企業的“平臺”,產業轉移的“站臺”,技術創新的“陽臺”為目標,克服了職能多、考核硬、手段弱、問責嚴、人員少等困難,在工作中堅持既抓宏觀又抓微觀、既抓管理又抓服務、既抓運行又抓招商、既抓內貿又抓外貿、既抓經濟又抓黨建,干部作風煥然一新,為民服務的意識得到了明細增強,全局呈現出思想高度統一、工作十分協調、干部職工關系融洽的和諧局面。
譚昌寧同志作為一名部門負責人,是盡職盡責,勇于創新,開拓進取的;作為一名縣政協委員,是心系民生、主動履職的,他的一言一行體現了一個縣政協委員的風采。
(秭歸縣政協 謝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