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躬身移民崗  情暖移民心——記竹山縣政協委員王治國

2014-09-21 11:19:38  
字體大小:【

 

    移民工作,天下第一難。要讓移民在短時間內離開故土,困難可想而知!而竹山縣政協副主席王治國卻從2007年起,一頭扎在移民搬遷安置戰場上,從潘口電站到龍背灣電站他全程參與,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用他那過硬的作風、特有的移民工作法,化解了一道道移民安置和搬遷中的難題,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移民工作專家”。在他的身上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精彩動人的故事。


過春節  一天團了十四次年


     2007年9月潘口電站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同年12月25日,潘口電站首期移民正式啟動,王治國被縣領導點將,擔任副指揮長并聯系北壩村。北壩村有3000多移民要搬遷,涉及面廣,特別是老街、老居民區,社情復雜,各種矛盾頻發,多數百姓有抵觸情緒,不愿離開故土 。王治國抱著電站要建,移民必遷,刻不容緩的信念,與工作隊同志一道,進村莊,入農家,與移民交心,宣傳政策,解開移民的故土情結。他說:“只要把群眾當父母,視移民為親人,將心比心,隨時換個板凳坐坐,工作就好做了。”當時北壩村民中在上海打工的30多人,都打電話讓父母不要搬遷,導致搬遷協議遲遲不能簽,包保的工作隊急得沒有辦法。正值春節前,王治國得知這群打工的村民將在臘月二十三從上海回來,就在縣城等候,并在翠園賓館自己掏錢包了四席,打工人群一到,王治國就把他們接到賓館,裝煙泡茶,在席上把酒言歡,在交談中宣傳移民政策。這群上海打工村民十分感動,大家說,我們一個個都是打工的人,回到家鄉,縣級領導親自接待,與大家稱兄道友,看得起我們,搬遷的事就不要王主席操心了。第三天這30多家在上海打工的人家都主動簽訂了搬遷協議。

    當年村里還有移民群眾存在“戀、怕、憂”和“等、靠、要”的思想,王治國拿著名冊,一家一戶做工作。就連春節也沒有回城,他想春節期間正是移民全家團聚的時候,便于做工作。臘月三十正是團年之時,一大早,王治國便來到陳家灣陳老漢家,推開門,一家人正在團年。見到縣領導,一家人都熱情邀請王主席入席,并上好酒,王治國說,不忙,酒一定要喝,我還要辦點事,便說便寬衣解帶露出肚皮,在坐的女士看到主席“不雅”行動,都把臉移到一邊,只見王治國掏出自備針管,自己在肚皮上扎一針,才說,好現在喝酒,當場陪這家主人喝了幾杯酒。當得知王治國患有嚴重糖尿病,不能飲酒時,這家人十分感動,當場說:“主席,移民的事不要勸我們了,我們一定不拖后腿”。隨后,王治國又來到老街居民區,到14家移民家庭團年。患病的王治國有時因不適,豆大的汗珠從臉頰上往下滾,但他仍然舉杯與移民群眾共飲團年酒,把一個個難題化解在席間。

     在聯系村他率先垂范,不為親友開綠燈。 王治國的老丈人和小舅子、小姨子都在北壩村,開始移民登記時,村里想到他小姨子雖然外嫁但戶口還在村里,就納入移民,像這樣可疑移民對象當時村里有80多人,王治國得知后,將自己小姨子的名字第一個從移民登記冊中劃去。 一些還想將自己親友擠進“移民隊伍”的人看到后,都不再到鎮政府和縣移民指揮部鬧騰了。


 劃屋基  創新方式破難題 


    2008年,王治國在二期移民中被縣委、縣政府任命為官渡鎮片區移民指揮部指揮長,承擔著1000多戶5000多人搬遷安置任務。規劃的官渡新集鎮是在山上平整場地,土地容量十分有限,宅基地劃分矛盾非常突出。針對新集鎮宅基地嚴重不足的難題,王治國通過慎重分析,在不改變整體規劃的基礎上提出了把安全地劃給學校,把好地劃給移民,把回填地劃給鎮直機關的理念,避免了機關單位與百姓爭地的矛盾。為了節約用地,他大膽提出移民建房采取四戶聯建和六戶聯建的安置模式,規定每戶劃給屋基60平方米,建房四層向空中要面積。對于住慣了傳統單門獨院的農民來說,當時許多移民不愿接收,王治國在充分發揮鎮黨委、政府主體作用的同時,與各包保單位干部一起深入移民戶中,宣傳集鎮總體規劃的意義,分析移民建樓房的好處。在許多移民家,王治國發揮自身親近、和藹,講話詼諧,說理透徹的特點,與移民拉家長,話未來,他說,雖然每戶屋基只有60平米,建四層就有240平方米,既有門面又有住房,既能種地又能經商。把集鎮統一規劃好建設好,就能留住官渡的人氣,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投資經商,人聚多了,大家發財的機會就更多了。移民在聽到王治國詼諧生動的說理后,都主動接收了聯合建房模式。官渡街在搖簽分宅基地時,各家老少都主動提前排隊等待,長達一里多路,百姓談笑風生,呈現出一片和諧的氣氛。王治國推行的多戶聯建模式成功地破解了宅基地嚴重不足的難題。如今官渡鎮成了十堰市南部12個鄉鎮起點最高、標準最高、遷建效果最好的鄉鎮。現住居民達5000多人,形成了集小商品批發和特色旅游、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商業聚集區,現有個體門面200多個,中型超市6家,農家樂16家,州旅館15家,成為我縣南部中心集鎮。


打“點滴”  真情感動移民心


     去年底王治國又被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點將擔任了龍背灣電站移民指揮部副指揮長,住白河片區。當時正在龍背灣電站移民安置攻堅階段,面臨著許多難啃的硬骨頭。他不講價錢,走馬上任。在片區他翻山越嶺,走訪移民,過河趟水察現場解決安置難題,在柳林鄉和移民包保單位中留下許多動人的故事。
     打“點滴”打掉返遷戶。王治國上任之時,在白河村已經拆掉的舊宅基地上又冒出42個臨時搭建的棚子,住著返遷的移民,時至寒冬臘月,為了移民的安全,指揮部組織力量,動員這些移民回到安置地,拆掉這些大棚子。王治國帶領駐扎在這里的幾支工作隊幾經三番做工作,多數移民都返回了安置點,但移民周幫華就是不想搬。在縣公路局工作的周勇也趕來做他大哥周幫華的思想工作,通過耐心說服,雖然周勇做通了大哥的工作,但嫂子不松口。王治國在了解到周幫華妻子這幾天因病沒有吃飯,身體非常虛弱時,就讓周勇親自背他嫂子過河,送嫂子到衛生院打針,在醫院,周勇時刻陪在嫂子床頭,一邊照料生活,一邊做工作,終于感動了嫂子,她說:“我不為難你們了,家我搬了。”王治國負責的片區“點滴滋潤嫂子心”的故事也在全縣傳開了,成了移民搬遷中的一方美談。

     不讓雞子擋住搬遷路。家住白河村一組的謝朝學,因留戀老家門前一片沙場,雖然房子拆掉了,但還住在一個棚子里一直不走,王治國與負責包保的縣畜牧局工作隊經過多次做工作,謝朝學終于同意搬遷,但說:“我還有一籠雞子怎么辦?”王治國說:“不能讓雞子擋住搬遷路,進籠去抓。”說完就要動手,縣畜牧局工作隊隊長何敦輝搶先鉆進雞籠捉起了雞子,王治國就在雞籠外面接送,弄得滿身是雞糞,但沒有一句怨言。王治國的舉動感動了尚未拆掉棚子的移民,隨后的兩天剩下的棚子全部自行拆掉,“王主席捉雞促搬遷”的故事也成為廣泛流傳的話題。

    在移民安置工作中,王治國就象一直通電的機器,晝夜不停地轉動。下村莊,到農戶,和移民交心,與移民干部商談,共同化解一道道難題。今年3月在走訪壩區時,了解到柳河村3組電站采料場因施工作業,導致河道堵塞,形成堰塞湖,給當地600多村民造成上學、生活物資購買出行難,僅靠一條小木船出行,百姓意見很大。王治國聞訊后,徒步12公里,翻山來到該組,召開群眾會議,聽取村民意見,請群眾支持縣里重點工程,并對當前困難拿出解決方案,一是將渡口小船換成大鐵船;二是請施工方盡快打通堰塞湖出口降低水位;三是加快環庫公路規劃建設進程,徹底解決出行問題。王治國的真情解說,得到群眾諒解,大家表示服從大局,克服當前困難,支持水電開發建設。
    白河村移民說,王主席把我們群眾當親人,遇到啥子問題總喜歡找他,只要打個電話,捎個信,他就會過來幫忙解決,不曉得為大家解決了多少問題。他就是靠著這股勁, 在移民戰場上默默奉獻著,演繹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

                                              (竹山縣政協  汪遠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