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左肢重度殘疾的人,不因自己的殘疾而自卑、消沉,而是用自已的聰明智慧創造財富,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他以自已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人們的厚愛與稱贊。他就是縣工商聯副主席、十堰浙江商會副會長張慰苗。
1990年8月,22歲的張慰苗,從浙江東陽市大聯鎮來到竹山,從搭幫別人的建筑工地,挑磚上樓,拋磚上墻,抬著預制板鋪頂;到轉向體力勞動相對輕松一些的家居裝飾裝潢,以誠實守信、質量過硬贏得了良好的口碑,1993年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建材公司。2010年,隨著潘口水電站、谷竹高速路相繼開工建設,他成立了“弘建設備租賃有限公司”,專營工程建設、建筑施工設備出租業務 。
1995年,一次驟不及防的車禍,導致張慰苗左半邊身體殘疾。20多來,在十堰、武漢、北京、上海等大醫院做了20多次手術,雖然渾身疼痛難忍,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傷痛。在農村貧困戶、受災戶、貧困學生戶、孤寡老人家中,在縣特殊教育學校,留下了他趔趄著身子走過的不尋常的足跡……他知道需要幫助的人后,都樂意去幫助;只要是縣工商聯等部門組織的扶貧濟困、捐資助學、敬老助殘、抗災救災等活動,他總是積極參與。縣殘聯理事長陳建林這樣地稱贊他:“樂做公益慈善事,肢殘常懷感恩心;社會責任勇擔 當,只圖奉獻不圖名。”
平時,張慰苗常感慨地說:“竹山縣委、縣政府對我們在這里創業的外地人不僅沒有另眼相待,而且還高看一眼。回報黨和政府的高看和竹山人民的關愛是我真誠的愿望。”他雖算不上很富有,可他投身光彩事業感恩行動、身殘不忘助殘的實例真是不勝枚舉:對竹山城關聾啞特殊教育學校,每年堅持捐獻2000元;自2009年開始,對擂鼓鎮護駕村70多歲老黨員陳玉寬結對承包幫扶;2010年開始,對麻家渡營盤河村聯系戶劉齊坤實行5年期承包幫扶,每年資助2000元;對他們的幫扶,不是一次、兩次上門象征性的錢物表示,而是給他們留下了聯系電話,隨時有困難,隨時可以打電話找他幫忙解決。
張慰苗關心竹山的各項建設事業,為樓臺鄉文物古跡的修復捐資6000元;為文峰鄉輕土坪村新農村建設捐贈水泥20噸;為得勝鎮因山洪暴發損毀住房的一農戶捐贈水泥30噸;為潘口水電站17戶困難移民捐資17000元;為竹坪、麻家渡等鄉鎮9戶困難戶捐資18000元;為縣內中小學聯系的5名殘疾學生,每人每年資助1000元。
20年來,作為本身已經也是殘疾人的他,始終如一地對社會對他人進行各項捐贈,愛心如涓涓細流源源不斷,是難能可貴的。可他不認為自己富裕了完全是自己的本事能耐,而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是地方黨委政府創造的好環境,是當地老百姓接納抬愛,再加上自己努力奮斗的結果,他知恩圖報,回報社會,飲水思源,成為感恩行動的巨人。
張慰苗多次榮獲優秀政協委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黨員、優秀企業經理等殊榮,他是非公企業中出類拔萃的一員,是非公經濟人士龐大隊伍中杰出的一員,是殘疾人中的佼佼者!
張慰苗被傷痛折磨成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但是他志存高遠,身殘心愈善,擔當社會責任的肩膀不垮,投身光彩事業感恩行動的熱情未減,仍然異常堅強地蹣跚前行在幫助他人的路途上!
(竹山縣政協 陳丹、黨世根、王錫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