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6日,中共武昌區委、區政府、區政協聯合在武昌曇華林中國書畫研究院湖北分院舉辦“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高洪斌百幅書畫楹聯展”。省政協副主席李宗柏出席剪彩并講話。
武漢市政協委員、書法家高洪斌從七歲起就練字習武,并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書體“筆從曲處還求直,意到圓時更覺方”。書體凝重、筆筆用心、曲中求直、圓時帶方。他的字,結體古拙,線條飄逸,內涵厚重、耐看。觀其點畫縱橫,筆勢便轉、堅而柔韌、急而和婉,其作品都是一氣呵成,使人見其字如聞紙上沙沙之聲。迅疾是他行筆一大特點。他認為:非如此不能傳達激情,非如此不足以言“抒發”。這激情催發,讓筆揮如疾風驟雨,勢不可擋。重筆不板、用筆不滯、結密處不悶塞、疏闊處不松散。他能將不同的審美效果完美結合,反映其審美感覺與藝術表現能力的自趨成熟。所以其書法作品既看得出貼書的形跡,又看得出碑書的面目。然仔細品賞,點畫之生動、結構之自然,都不乏貼書的韻致、碑書的質實。其風神意趣,確從傳統得來,又從傳統化出。他終于在書海中,蕩出了自己的一片綠洲。
在張氏書法上,他刻苦鉆研,致力于《古時貼》、《重修金山江天寺主》、《滕王閣記》等碑貼嫻熟在心、苦練不輟,他借古而不泥古。在張氏書法藝術上,突出個性,而形成自己的風格。正因為如此,他的書法藝術不斷得以創新和提高,現任中國張裕釗書體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湖北省楹聯學會理事……
自初露書壇以來,他的作品先后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各類書法大展,并獲得大獎。1997年在湖北主辦個展,引起轟動。其創作業績被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專題報道。近年來為適應西部開發,在西北五省舉辦各種類型的書畫聯展20余次,深受當地各界人士的好評,從而實現了自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夢想。
他在藝術上孜孜不倦,刻苦鉆研,其書法作品多次被湖北省文史館、武漢市人大、中國炎黃藝術研究館等團體及各界友人收藏,其作品在海內外深得收藏人士青睞,在東南亞等國家、地區也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