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血和智慧擦亮政協的牌子---記痔瘺醫院院長段少江口述
2014-09-21 11:18:28
今年是全國政協成立60周年,作為一名老政協委員,難以割舍對政協的情懷,也想寫點文字,算作是一種紀念。
我是1946年出生的,可以說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在兒時的記憶里,由土改到合作社,因徹底鏟除了幾千年的剝削制度,全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人民群眾打心里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朝氣蓬勃、蒸蒸而上。那是一段極其美好的記憶。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了我的學生時代。
1965年,我從孝感衛校畢業,被分配到我的老家龍店區郭鋪公社衛生所,當起了一名“赤腳醫生”。我出生于農家,能夠充分體味農民群眾的艱辛。因此,我總是盡我所能為群眾解除病痛。擠出時間搜集中西醫有關痔瘡治療的知識,自費參加了湖北中醫學院函授班,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拜訪專家學者,從而找到了多種痔瘡不開刀、一針一次療效好的特色療法。現為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全國肛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1984年下半年,原孝感市的領導見政策已經放開,鼓勵我開辦痔瘺醫院,并在選址、規劃、建材及資金等方面給了我全力的支持。1985年1月,我的痔瘺醫院正式開張。此后,醫院發展的每一個關鍵階段都得到了黨和政府尤其是政協的關懷和幫助。
2001年,政協主席王學遠親自督辦,醫院方納入了定點醫療保險單位。2004年,醫院改擴建,是市政協主席張文啟、副市長李海華等領導及市直有關部門出面協調,才順利進行。今年,政協主席李廣波又安排工作人員幫助協調納入新農合定點醫院。往事歷歷,不能忘懷。我決心發揚革命人道主義精神,以高尚醫德、精湛的醫術回報黨、回報社會。
這些年來,我以醫院為平臺,以痔瘺肛腸疾病作為主攻方向,師古而不泥古,創新而不忘宗,獨辟蹊徑,揭開了痔瘺肛腸病的奧秘,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多篇,為美國、英國、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肛腸患者解除了病痛,治愈率達到97%。
這些年來,我在組織的關懷下獲得了不少榮譽。1986年和1991年,先后兩次出席全國個體勞動者表彰大會;1989年,參加了建國40周年國慶大典,受到鄧小平、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曾連續3次被評為全國勞模;多次被孝感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我所創辦的孝感市首家民營醫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信得過的工商戶”稱號,被省評為“文明誠信工商戶”。
我常想,沒有組織的栽培就沒有我的今天。我應當為社會多做點什么。因此,從參加政協起,我就認定,政協委員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這些年來,我積極參加政協組織的各項活動,竭盡所能履行好參政議政職能。
我覺得提提案和建議是委員參政議政的絕好途徑,因而樂此不疲。為了寫好老城區改造的提案,我多次深入老城區考察,與老城區居民座談,特地在陰雨天到老城區查看居民生活境況。這一提案因條件不成熟還沒有立案,但我并沒有放棄。這些年,我共提出提案50多件,大多數被各級政府采納。其中, 1999年在省政協八屆一次會議上提出的“發展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建議,被評為優秀提案,受到省政協的表彰。2000年我提出了“遷村騰地”的提案,省國土資源廳據此到應城做過專題調研。
我是受益于黨的富民政策發展起來的,理應為黨為國分憂,為民解愁。從1985年起,我堅持每個教師節為教師免費治療,免費人數達540多人,免除金額11萬余元;積極參與政協組織的送醫送藥下鄉活動,為邊遠湖區、山區、革命老區的五保戶、困難戶送醫送藥300多次,免收費用5萬多元;1998年大洪水,捐藥捐款3萬多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26000元。孝感8·30特大秋汛,捐資5000元。此外,資助大悟10余名困難學生完成了學業,資助孝高優才生20名。
歷數這些,并非是為了擺好,而是從中尋到了些許寬慰。我將自警自勵,在奉獻中度過我的余生,這就是我的心聲,——一個共產黨員、政協委員的心聲!(轉自《孝感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