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蔣紅星,湖北枝江酒業董事長兼總經理,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白酒專家,湖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第九次黨代表,第十屆政協委員。2005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同年12月被評為湖北省經濟風云人物。枝江大曲“窖香曲香最秀雅”是他探索創新的成果,讓人們看到了湖北白酒成為歷史文化名酒的希望。2007年4月當選為湖北省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老子的《道德經》有一個很著名的命題:“道可道,非常道。”
枝江酒業從1998年企業改制以來,業績連年創新高,2007年集團銷售收入已實現25億元,白酒銷售15億元,已連續六年躋身全國白酒十強,實現湖北市場“八連冠”。作為湖北白酒的主流品牌之一,枝江大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枝江酒業的董事長蔣紅星說:“我們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在行業內一枝獨秀”。這不僅僅是一個短期目標,更是一份對自己所擁有實力和對明天的自信。就像當年改制時,蔣紅星帶領一班人排除萬難干事業一樣自信。
品牌的打造
延伸百年夢想
“作為全國知名品牌,枝江在營銷上是非常成功的,今后還會有提高,但它只是一個方面,品牌打造是一個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核心”。蔣紅星這樣說。他曾經最崇拜的白酒品牌是上世紀90年代強盛的洋河,既有歷史底蘊,還有市場業績。近幾年在整個行業中,洋河、汾酒等一批品牌企業的重新發力大幅增長,他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增長和回歸,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品牌為什么這么重要呢?蔣紅星說:“首先與經濟大環境有關系,市場經濟就是競爭經濟,競爭的核心是品牌,誰在品牌上有優勢,誰就在市場上有優勢。二是在當前市場上,質量、工藝上差距越來越小了。如今,對于既有傳統產業又有快速消費品行業特點的白酒來講,真正的競爭就是品牌競爭,這也是歷史形成的。再比如說水,做的很多,可就是娃哈哈這類品牌做得好,除了自己打倒自己,競爭對手是打不倒它的。市場經濟才20來年,歷史短,初期是創造品牌的好時候。不過,現在創新品牌太難了,以前有些是一夜之間成為名牌,眼下幾乎不可能。也正因為如此,如今在這個行業內生存并不難,但發展難,做大做強更難。
簡單地說,我們要借鑒茅臺、五糧液等國內著名品牌的成功經驗。未來五年,枝江酒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進一步提升枝江大曲的品牌形象。為此,我們將重點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堅定不移地堅持以質為本的理念,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二是加大對品牌宣傳的力度,重點加強在強勢媒體上的宣傳,事實上這項工作我們從2002年就開始加大了力度,每年在央視等強勢媒體上的宣傳投入都在2000萬元左右,這項投入意義不在短期的市場增長,而在長期的品牌培育,我們準備長期堅持。相信幾年以后,一定會在品牌建設上集小成為大成。三是恪守誠信,加強售后服務,虛心向海爾等國際化大企業學習,真正做到以消費者為關注焦點,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全方位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的社會價值。”擁有這樣一個清正的品牌理念和完善的思想,枝江大曲品牌的百年夢想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感恩的思想
決定企業的價值取向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為了枝江大曲能得到時任中國白酒專家沈怡方的鑒評,蔣紅星背著一箱子枝江大曲樣品到南京去找沈怡方專家。為給公家節約差旅費,他“小氣”得舍不得請搬運工幫幫忙,自己頂著酷暑背著酒樣在南京街上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專家的住址。也是那次出差,他住的是當時5毛錢一宿的“統鋪”。枝江大曲在他手中紅遍全國之后,蔣紅星成了令人敬仰的商界英雄。
在蔣紅星心里,感恩思想和情結特別深。“因為有過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的經歷,在我們個人成長過程中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特別多。事實證明,經過那個階段和不經過是不一樣的。雖然有人說,國有企業的某些管理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有些差距,但對企業家的培養和造就卻有著優良的傳統和環境,過去所受的教育和約束成了我們最寶貴的人生經驗。我們總是習慣將企業的命運同社會的命運緊密相連,也總是能夠更深刻和準確地理解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特別是在行為上能恪守道德和法律邊界。而這些正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同時那段經歷還成就了我們最豐富的企業管理實踐。進步來自于比較,我們切身體驗過企業組織和制度上的缺陷給企業成長帶來的危害,也深刻感受過錯誤的決策可能給企業發展帶來的災難。所以,我們現在都能積極而靈活的運用各種市場經濟的法則并且懂得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才是最重要的目標。在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在行為上始終把對國家的貢獻放在第一位,把職工的利益和職工隊伍的穩定放在第一位,積極參加社會上扶危濟困等社會公益活動,維護企業的社會形象,堅持企業的社會價值觀。”近幾年,枝江酒業用于興建公益事業、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助貧困大學生資金累計過億元。
蔣紅星說:“財富是人生的一種動力,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社會責任。財富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社會的財富了,到那時你想得最多的只能是如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有價值的財富。”正如他在“五星枝江百萬愛心助學”啟動儀式上說的那樣:“多年來形成的感恩思想已成為我們枝江酒業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枝江市政協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