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到當陽視察,看了該市四家企業。當他來到一家陶瓷車間,被該企業規模宏大的生產流水線所震撼,主動提出“我要把這個廠全部看完。”在瓷磚拋光線拐彎處,他停下腳步,叫隨行者都來看看。臨出廠門了,他向企業負責人仔細詢問了相關情況,未了,一疊聲地稱嘆:“(這個企業)有氣魄,有特色、有超前意識,很了不起,不簡單。”
第二天,陪同俞書記視察的當陽市委領導從宜昌給這位企業老板打回電話,說在宜昌縣、市、區負責人碰頭會上,“俞書記再次提到你的企業,并號召全市要向你學習!”
8月13日,與這個企業建成投產還不到一年;
8月13日,這個企業投產僅6個月,已為國家創稅近百萬元!利稅人均絕對值居全市前茅。
近乎是一個奇跡,悄然崛起在荊楚大地上;
創造這個奇跡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當陽市政協常委,湖北天冠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傳文。
一、科學定位,敢做湖北陶瓷界領頭羊
生于1964年2月的朱傳文,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材料專業畢業,在大學就讀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2006年初,這位被稱為“遠安縣最大的國有企業”縣水泥廠當陽籍的廠長,四年前,即2002年初,在水泥行業不景氣,該廠生產舉步維艱、400多名職工無奈下崗、生活無著落之際,他毅然到遠安參加競標招租,入主該企業,經過4年的努力,企業起死回生、扭虧為盈。債務結清了,職工的福利問題解決了,且實現當年上繳稅金排名第五,連年成為該縣的納稅大戶。
就在企業正掣順風船的當口,湖北“中部崛起”戰略口號的提出,使他不安分了,他突發奇想:陶瓷與水泥、玻璃一樣都是國家主要的建材用品,自己的家鄉——當陽市又有豐富的陶瓷資源!何不在陶瓷品生產上做做文章呢?
當即,他把廠子里生產、經營事務安排妥,便只身外出,開始了數月的考察調研之旅。他走山東、赴江西、下廣東、進四川、上遼寧,對國內當今最前端的拋光瓷磚生產廠家逐一進行深入地了解調查,在大量的信息資料中,基于市場、區域、資源、運力、人力五大優勢,一個雄心勃勃地宏大計劃漸漸在腦海中清晰、定格。這五大優勢:
第一,市場。陶瓷,是國計民生重要的建材用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檔次也不斷升級,人們對裝飾陶瓷的要求越來越高。他考察的結果表明,目前市場上的產品情況恰恰相反,一方面是中低檔次的產品擁擠不堪,一方面是高檔產品芳蹤難覓。其主要原因是上高檔項目令人生畏,不敢動手;
第二,區位。拋光瓷磚基地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山東、四川、遼寧等地,湖北乃至中原地區幾乎還是空白,隨著“中部崛起”戰略的實施、隨著以國家陶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陶瓷產業帶的北移,上這個項目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大機遇;
第三,資源。陶瓷生產以高嶺土、長石、石英等非金屬物質為主要原料。當陽地跨鄂西隆起構造地帶及江漢平原沉降帶,地質構造適合各類礦物的發現。據了解,該市已初步探明的礦藏極為豐富,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膏、石灰石、石英砂、陶土泥等,其中可用于陶瓷生產的高嶺土儲量約2億噸,已探明的儲量在3500萬噸以上,且品味高、分布集中、易于開采,這為發展陶瓷生產提供了其他縣市不可比擬的資源優勢;
第四,運力。鄂西大動脈焦柳鐵路、荊宜高速公路縱貫當陽境內;
第五,人才。他本人是大學材料工程畢業,在此之前,在近20年的創業生涯中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也結識了一些高技術人才。
為了穩妥,他又把當陽土、湖南石、江西砂等十一種原料配方,送到山東淄博進行大窯試驗,結果非常令人滿意。隨后,又進行多次試驗,使配方升華、定型。
他執意要做湖北陶界的領頭羊!
于是,一個高品位的項目,在朱傳文慎密的運作中形成。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資金、物力、人力辦新廠,他把遠安的企業轉讓,慎重決定回家鄉重新創業。
當朱傳文帶著資金、帶著項目同當陽市委、市政府一接觸,當陽在招商引資、求賢若渴的關鍵時刻,朱傳文的到來不諦天上掉下一個金蘋果,當即被確定為當陽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
2006年4月28日,朱傳文與當陽市政府投資辦廠協議書正式簽約……
二、做大做強,為打造“中部瓷都”作奠基石。
冠,按詞書上解釋,居首位,如體育、游藝競賽中的第一名:冠軍。“天冠”,“天下第一”之謂也!
朱傳文的辦企業理念:不重復已有的項目,不在他人之后亦步亦趨,要做,就做第
一;要做,就做大做強。
“天冠陶瓷,冠天下陶瓷!”
于是,寄托著創業者的理念、抱負,“湖北天冠陶瓷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注冊成立。
在當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坐落在當陽經濟開發區黃金地段,與焦柳鐵路當陽站僅一路之隔,設備瞄準高、精、尖,選用世界領先的陶瓷生產裝備、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技術組織生產,主要生產600×600mm、800×800mm高檔滲花拋光瓷磚,屬湖北省第一條專業高檔拋光瓷磚生產線。
“建基業,創大業!”是朱傳文的人生追求,不小打小鬧,不打“擦邊球。”
朱傳文認為,小打小鬧,既遭市場淘汰,又遭國家政策淘汰。他在做市場調查中了解到:在我國現有企業80%以上生產的是中低檔產品,僅有20%左右的企業生產高檔產品。中低檔產品,既浪費資源,又浪費能源,同時又對當地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發達地區已在著手對部分產品檔次低,節能減排不達標的企業進行淘汰,并停止再上新的陶瓷項目。資源一經開采使用,是不復存在,只要想到這一點,便不難看出資源的珍貴。
上檔次、創品牌、謀發展,這是朱傳文一直遵循的,決不搞靠僥幸心理“闖關”。公司從創辦之處,就從管理制度、目標考核上進行了嚴格的規范,其兩大主要產品和質量保證體系,于投產一年即通過3C、環保、ISO9001——2000的國家認證。
“天冠陶瓷”第一期工程投資6500萬元,年生產能力300萬平方米,年產值1億元。兩大類主要產品的質量合格率均控制在99%以上,產品銷售市場已遍布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產品信譽譽滿中原大地以及云、貴、川、陜!
朱傳文沒有安于這“小富”,為了更好的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確保“天冠陶瓷”在湖北乃至中原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他乘勢而上,投資5300萬元,進行擴建改造,以提高產能,實現產品升級,沖刺全球最高技術水平項目——聚晶微粉。
擴建項目采用國家先進水平且具節能、環保、低耗特點的技術和裝備,主要生產800×800mm微粉和聚晶微粉拋光磚,設計能力10000㎡/日,年產能力為300萬平方米,新增產值1.2億元,年利稅3000萬元!計劃中再投一個億,上“仿古磚”項目,力爭產值過3億,真正成為納稅大戶。
僅僅一年多的實踐已經證明:天冠陶瓷搶得了在湖北乃至中原地區生產高檔拋光磚的先機!他的項目選擇是正確的,市場和產品定位是準確的!企業發展的方向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該企業對打造省級陶瓷產業基地“中部瓷都”毋庸置疑的起到了“基石”和示范作用,這正如朱傳文自己總結的:
“我的廠子不大,但想法大,做法大!”
三、建功立業,造福社會作貢獻。
“辦一個優秀的企業,做一名優秀的企業家。”這是朱傳文面對筆者采訪袒露的心跡。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當年在遠安縣辦企業,把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不僅為400余名職工解決了就業和福利,而且連年成為縣納稅大戶,他本人連續兩年被評為“遠安縣優秀創業者。”
回當陽辦企業,僅僅一年,為社會提供數百個就業崗位,并較好的完成稅收,公司被當陽市委、市政府授予“二00七年度先進單位”稱號,他被評為“百姓最喜愛的企業家。”
朱傳文辦企業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社會造福。
在企業內部,他堅持以人為本,以誠信對待每一個員工。一方面,員工應該享有的各項待遇一分不少的全部發放到位;另一方面,堅持用先進的企業文化教育人,用優秀的企業精神凝聚人,員工有歸屬感,形成一個“要我成才”為“我要成才”共存共榮的良好氛圍。
在企業外部,公司堅持以誠待客,建立健全了售前、售中、售后服務體系。銷售人員行萬里路,進千家門,用誠心打動客戶,用信譽贏得信賴,贏得市場。如今產品行銷十多個省、市、自治區,產品產銷率達100%,合同履約率達100%。
在工作實踐中,他用關愛回報社會,體現在他的人生履歷之中。
1994年,他在潛江辦廠,那里一個孩子因窮11歲卻沒上學,他知道后及時資助,使這名孩子讀上了書;
2003年,他在遠安辦廠,為修一段城區路,他資助30多萬元;
2006年,為支持家鄉的通村公路建設,他墊資100多萬元;
湖北省在當陽啟動計劃生育“關愛行動”,他捐資10萬元;
今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他個人捐資2萬元,繳納“特殊黨費”2000元,單位職工捐資2萬元;
此外,他還為遠安慈善事業捐資1萬元,為當陽一名癌病患者捐款1000元……
朱傳文于2007年初任當陽市政協常委。他認為,這是黨和政府給的一個榮譽,也是為企業家提供的一個參政議政的平臺,怎樣履行好這個職責,自己應該清楚。
當陽陶土是當陽陶瓷生產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優勢再優,卻不能再生。為了把鋼用在刀刃上,他積極寫提案,建議由政府牽頭,把這些資源“監護”起來,對這份有限的資源立即整頓,先有整頓,后有整合,其方針是有序開采,有序銷售,有序使用。第一步,政府牽頭框定資源范圍;第二步,相關部門制訂詳細開采方案;第三步,相關部門監管銷售方向,確保本地企業使用;第四步,由政府牽頭進行年度評估、總結……
他的提案有理、有據,操作性強。事關重大,影響深遠,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還有,關于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他結合本企業的實際,積極寫成提案,提交給年度大會……
2007年度,他被評為當陽市優秀政協委員。
朱傳文,無論他的善舉,還是他的建言獻策,都體現了一名政協委員和企業家系民于心的赤子情懷。
(當陽市政協 翟宗法 王榮平 李棟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