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風采

一腔真誠  十載耕耘

2014-09-21 11:17:30  
字體大小:【


    ——記省政協委員、民盟省委副主委、湖北廣播電視總臺電視經濟頻道副總監鐘國偉

用真誠凝聚人心力量

    鐘國偉說,他永遠都無法忘記,為了吸收他入盟,民盟武漢市委領導三顧茅廬,多次上門同他交心談心,交換意見。他說,那時候雖然一時還沒有拿定主意,但在情感上早已被盟組織的真誠而感動、被民盟的魅力所吸引了。他與民盟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986年,作為制片人,他參加了由湖北電視臺與民盟中央聯合攝制反映聞一多、李公仆先生事跡的電視劇《血土》,對民盟先烈的赤膽忠誠欽佩不已;加之其父親、著名的楚劇表演藝術家鐘惠然先生也是一位老盟員。于是,他毅然遞交了申請書,成為民盟大家庭中的一員。那一年,是1998年4月。

    對于那一段往事,鐘國偉每每提起都喟嘆不已。這其中,有揮之不去的感動,但更多的,恐怕是他對民盟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的認同和領悟。

    10年過去了,鐘國偉從一名普通盟員、基層支部副主委、總支主委,進而成為民盟省委副主委,角色雖然在不斷升級,但我們總能從他身上看到一代又一代民盟先賢傳承下來的穩健樸實、活潑大氣、寬容睿智的為人處事風格。

    作為湖北經濟電視臺(現更名為湖北廣播電視總臺電視經濟頻道)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工作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但只要民盟組織有通知,無論是民盟省委的重大活動,還是基層支部的組織生活,他都會準時到場,認真參與,并利用自己工作優勢,主動支持民盟省委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民盟省委機關的同事說,每次邀請鐘臺長參加活動時,鐘臺長總會主動問一句:需要做新聞報道嗎?給人的感覺就是他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置之度外,一直把做盟的工作當作自己的份內之責。其實,那時候,他也不過是一個入盟不久的新盟員。

    2005年7月,省直綜合支部原主委劉曉航因工作調動,提出申請辭去支部主委一職,經民盟省委領導慎重研究決定,由支部副主委鐘國偉接手支部的工作。一個挑戰擺在了新主委的面前:省直綜合支部成立于1998年,其成員均系未建立基層組織的省直單位的個別聯系盟員,總人數達一百多人。由于這些盟員分散在武漢三鎮甚至全省各地,一度難以正常開展盟務工作,省直綜合支部成立后,發展了一批新盟員,組織了一些盟務活動,很大程度地扭轉了原先的工作狀況,但同時也面臨許多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讓更多的骨干盟員參與到盟務工作中來、組織發展如何進一步規范化、如何把組織活動開展得更加豐富多彩等等。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他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進行認真思考后,他決定從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入手,主動溝通、主動服務,充分調動全體盟員的積極性。一方面,他積極同民盟省委聯系,全面摸清支部成員的基本情況及思想狀況;另一方面加強與支部盟務骨干、青年盟員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他重新編排組織結構,把支部升格為總支,下設四個支部,分別選舉產生總支委員會和各支部委員會。這樣做,既調動了更多盟員參與盟務工作的積極性,又培養了一大批青年骨干盟員,更重要的是,這種“小分散、大集中”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緩解了支部人員多、分布廣、開展活動難的問題。除了總支舉行一些重大活動外,他督促各支部也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組織生活。副省長、民盟省委郭生練主委,專職副主委王耀輝,秘書長朱梅等領導也經常深入基層,參加他們的組織活動。

    他強調加強盟費管理。組織制定了盟費管理細則,根據盟員的不同情況實行靈活的盟費收取辦法,并定期公布盟費收支狀況。雖然盟費收入用于活動開支只是杯水車薪,但他希望籍此增強大家的組織意識,讓每位盟員在享受一定權利的同時,也明白自己應當履行的義務。

    為了規范組織發展,他倡導建立了適合總支自身特點的審批程序,并實行“介紹人書面推薦信”制度,要求介紹人對申請人的思想品質、工作業績等進行全面考察了解,并形成書面推薦材料。這樣做,既保證了新盟員的質量,同時也增強了組織發展的嚴肅性。

    兩年來,總支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物色重點發展對象,共發展新盟員27名,他們中有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管理者、記者、律師、醫生、教師,中上層人士為100%,年齡全部在40歲以下,平均年齡39.3歲。目前,總支有省政協常委2人,省政協委員4人,民盟中央委員1人,省委副主委1人,省委委員3人。他們都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工作成績顯著,是民盟省委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一支重要力量。

用責任關注城市發展

    2003年,鐘國偉被推舉為省政協委員。今年1月,他獲得連任,并在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省政協常委。這些年來,他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及所熟知的領域,高度關注武漢這座城市的發展及城市文化建設。他認為,武漢雖歷史文化悠久,但因受近代戰火洗禮,現代不當開發建設毀損等原因,歷史建筑與文化景點存留呈碎片狀態,散落于廣闊的城區范圍內,以至于外地人發出“武漢空間大氣、文化式微”的嘆惜。為此,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吸納劉曉航、余秦秀、丁虹、陳雙等一些有識之士的想法,在政協會議上提出了許多科學的意見建議。

    他建議“顯山露水”,把武漢建成名副其實的山水生態城市。他說,武漢擁有豐富的山水資源,比如蛇山、珞珈山,南湖、沙湖等,一直是武漢文化和地理的脊梁,但如今美麗的山丘多為高層建筑和亂搭亂蓋所淹沒,秀麗的江湖不是被污染就是被填毀,使得偌大的武漢“有山難見山”、“有水難親水”,令人惋惜。經過認真調研之后,他提出了四條建議:
    一是顯山透綠,拆除掩山建筑物。建議整治蛇山,自閱馬場到大東門,除保留紅樓、省圖書館和部分文物建筑外,其他建筑都進行拆遷。將首義廣場南北聯為一體;
     二是立足于視線保護,沿山一定范圍內,禁止修建高層建筑;
    三是環湖修路,禁填為首,以路為界,有利于監督;
    四是落實責任人,嚴懲違規人,讓市民了解和參與市政規劃與監督,把武漢構建成一個“以山為骨、以水為脈”的山水生態城市。現在,他的這些建議都被武漢市政府采納,許多項目均以付諸實施。

    他提出打造南岸嘴文化紀念園,彰顯大武漢文化品味。他說,南岸嘴作為武漢山軸水系的交點,是城市自然景觀的中心。兩江交匯、三鎮鼎立的城市格局使南岸嘴這一特殊地理位置的獨特景觀由古至今為世人所矚目。如今是讓南岸嘴恢復其特有的城市中心景觀地位的時候了。他建議,明確市民中心的文化定位;傾力設計南岸嘴大武漢文化紀念園,按武漢文化特色,用地緣文化館、水文化館、民俗文化館,串起大武漢1+8范圍內悠久的歷史文脈、突出的自然生態與典型的人文生態特色,建設武漢自己的“長江組歌”,以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必不可少的、文化內涵豐富的、為大武漢市民所共享的地標建筑。

    他提出建設曇華林歷史文化街區,彰顯武漢歷史文化名城風采。位于武昌糧道街一條千余米長的曇華林街道兩側集中了數十處百年以上的各式建筑,他呼吁趕快搶救保護這些歷史文化建筑。他在提案中談道,曇華林街區是多方位反映武漢近現代政治、教育、衛生、中西方文化交流等發展的縮影之地。此地分布著多處近現代的革命遺址和革命名人故居。如花園山南邊的“圣約瑟學堂”舊址,是劉靜庵領導的反清革命團體日知會所在地;曇華林32號是共進會領導人劉公的公館,也是辛亥革命軍旗“九角十八星旗”設計制作之地等等。此外,還有辛亥名人石瑛、邵伯昌、陳時等人的故居舊址。此外,曇華林一帶還分布著各個流派宗教建筑及兩幢百年以上的江夏民居。這些老房子雖然都還在,但一些老房子已破敗不堪。鐘國偉建議,政府對現有老建筑進行調查,制訂完善的保護開發建設規劃;鼓勵占用歷史建筑的單位和個人出資維修,政府則給以適當補貼;吸引海內外人士捐資維修;力爭全面恢復曇華林街區原貌,讓其與首義文化園區連在一起,這也有利于開發文化旅游。

    他提出實施政府指導下的“自行車復興計劃”。他提出,零能耗、零排放的自行車,能減少汽車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緩解環境壓力,推行“自行車復興計劃”,應該能成為“兩型社會”建設的一個亮點。而且,武漢實行“復興自行車”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山有水,地勢平坦,適合騎車。他呼吁,通過政府的指導,能在不久的將來,在江城寬闊的自行車專用車道上,再現市民騎著自行車浩浩蕩蕩上下班的情景;在東湖畔,在珞珈山的湖灣交錯中,出現瀟灑地騎自行車游覽休閑的身影。他強調,要實行自行車的復興,首先,武漢的城市規劃應啟動自行車專用道建設,讓騎自行車不再成為危險的事。其次,由公安部門牽頭,研制高科技自行車防盜產品,嚴打無牌車,防止自行車倒賣。他建議,今后,武漢在興建地鐵站、改造火車站、擴建公交樞紐站時,都應該考慮預留自行車出租空間,由專門人員從事自行車出租業務——形成遠程交通工具與自行車的對接,讓人能“出了地鐵口,推起車就能走,到了辦公樓,丟下車就能上班”。他說,武漢完全可以率先打造一個“兩型社會”的奇跡——由規劃部門牽頭設計環東湖的專用自行車道,在岸線多姿的東湖之濱,修建一條半封閉式可遮雨蔽日的自行車景觀長廊。

用熒屏宣傳政協提案

    作為一名新聞媒體工作者和一名民主黨派成員,鐘國偉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二重角色有機地統一起來,盡上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電視臺工作時, 鐘國偉常常為新聞報道的深度不夠以及輿論監督中的碰壁而苦惱,而當他越來越多地投入到民盟省委參政議政工作之中時,他突然發現,把飽含著政協委員、民主黨派成員聰明才智、辛勤汗水的意見建議,與新聞媒體所擁有的傳播平臺相結合,倒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辦法。

    于是,他萌生了與省政協聯合開辦欄目的念頭,并著手協商策劃。一開始,省政協心存疑慮,因為以往同其他新聞媒體聯合開辦的欄目都是有始無終,擔心電視臺這次也不愿意做“賠本的生意”。但鐘國偉用行動打消了省政協的顧慮,他的執著讓省政協感動了。

    在鐘國偉和同事們的精心組織和緊張籌劃后,一檔由湖北省政協辦公廳與湖北電視臺經濟頻道共同打造的《提案追蹤》欄目,于2001年11月11日開播,每周日晚上定期與觀眾見面。雙方愉快的合作從此拉開了序幕。

    “從節目創辦之初,我們就把好選題關,堅持委員所思、政府所思、群眾所望。我們和政協密切配合,每年從1000多個提案中反復篩選,然后‘追蹤’報道。”鐘國偉介紹了欄目的定位。

    《提案追蹤》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的傳播手段、技術和形式,將提案的緣起、建議內容、提案辦理過程和結果展現在觀眾面前,許多觀眾看后大呼過癮!

    5年多來,欄目已播出近300期節目,其中《一艘中山艦,幾屆政協人》、《雨山之水》、《武漢“的士”不解的“管理費”》、《曇華林——武漢歷史文化的遺產之痛》、《再戰瘟神》等專題節目,從小處著眼,反映大主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

    《提案追蹤》使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有機結合,還推動了問題的解決,促進了提案的落實。省政協委員提出的《湖北惟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應得到保護》提案中指出,辛亥革命先驅石瑛的故居在武漢市舊城改造中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建議武漢市政府給予重點保護。提案提出后,并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提案追蹤》進行了追蹤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武漢市市長現場辦公,政府撥專款補償開發商、拆除已建樓房、統一收購周邊民房整體開發,確定具有文物資質的施工隊伍還故居原貌。如今,石瑛故居依原貌修復。

    為搶救和保護湖北農作物種質資源,民盟湖北省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連續四次在省政協會議上提出“應重視和加強農作物種質資源的保存和開發利用工作”的提案,強烈呼吁。《提案追蹤》也意識到了這份提案的份量,及時制作電視專題《2.3萬份種質大搶救》,進行了追蹤報道。最終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并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等多位領導的批示,促使提案得到落實。政府一次性撥出專項資金180萬元用于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搶救,并列入財政計劃每年撥專款150萬元用于農作物種質資源的長期保存更新和優良種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提案追蹤》的專題節目《2.3萬份種質大搶救》也因此獲中國記協主辦的第16屆全國優秀新聞作品年度最高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實現了湖北電視經濟頻道新聞作品獲大獎的歷史性突破。

    “說實話,那時候內心很忐忑,畢竟這是一種新的嘗試,不知觀眾會有什么樣的反應”,鐘國偉后來說。

    而事實是,社會各界對節目對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肯定。這個短短7分鐘的節目,創下了12個百分點的占有率,居湖北地區同類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而且從開播到現在,收視率一路攀升,“最高達到了13-14個點了”,鐘國偉抑制不住滿臉的喜悅。作為具體分管欄目的副總監,因為他科學管理有方,組織協調有道,在中國國際廣播影視博覽會舉辦的評選中,《提案追蹤》入選全國“電視百佳欄目”。其中的近十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全國政協好新聞獎和湖北新聞一等獎、湖北省廣播電視新聞獎。
鐘國偉說,“《提案追蹤》最大的優勢是把政協的民主監督和媒體的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選擇關乎國計民生、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政協提案,在電視熒屏上公開報道,以公開促公正,使普通老百姓多了一個了解政協和民主黨派工作的渠道,實現了一舉多贏。”

    在《提案追蹤》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鐘國偉同民盟省委一道,完成了《從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的有效結合,探索構建中國特色多維的立體監督體系》這一重要課題,對如何發揮民主監督職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提出了新的做法、新的見解,得到了民盟中央、中共湖北省紀委、省人大、省政協的高度評價,認為“對做好民主監督工作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民盟湖北省委員會  汪洪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