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荊州市政協常委、荊州恒力塑料管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援朝
劉援朝,單聽名字就知道生于抗美援朝前后,基本與共和國同齡。劉援朝下過鄉,當過學生、農民、工人,現在是荊州一位頗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雖然他的名字叫援朝,可他沒有進過軍營,這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遺憾。后來他兒子圓了他軍旅生活的夢。現在,年僅25歲的兒子已獨立門戶,經營著一份實業。
劉援朝曾在沙市搬運公司工作,1976年下鄉到公安縣鄭公渡,返城后任交通局團委書記,可是他不愿意圖這份安逸,偏要把自己“貶”到基層去學技術——開車。紅領變藍領,天天跟柴油、機油打交道,家人都笑他傻,只有他自己對自己的選擇感到無悔,覺得充實。開車、修車一學就2年,到1978年,5個師兄一起考駕照,劉援朝率先過關,不久就再被提為車隊行車機務副隊長。
劉援朝開著車駛進改革開放的年代,1980年,他來到沙市皮件廠跑銷售,任供銷科副科長。最早跑業務的一發人應該是“先富起來”的人,不過那時財富還不認劉援朝。不久劉援朝又來到勝利沖壓廠任副廠長,從一線開車到帶隊管理,還有供銷、生產,劉援朝深淺都經歷了。
1993年,小平南巡一年后,劉援朝開始跟自己打工。他們三個朋友,一人一萬元股份,做起了金屬加工。因為自己是屬馬的,他們的公司就取名為“金馬實業”。一年后,公司開始涉足出租車行業,先是面的,不久就統一換成10臺轎車,成為和藍星、物興等一起最早做出租車營運的公司。他轉了一個大圈子,又轉回自己的老本行——開車上來。大概這就是當初劉援朝為啥放著官不當而要去“學技術”的回報吧。金馬公司使劉援朝掘到了第一桶金。
1998年特大洪災過去,金馬公司在荊州開發區征地9畝建設新廠房,生產汽車油管。2001年又征地30畝,擴大了生產規模。現在公司總體是一幢三層高的紅樓,加上六千平米、花團錦簇的廠區,十分奪目、耀眼。這里一草一木都是劉援朝自己布局設計的。金馬公司員工大多是殘疾人,總人數有60多人,員工平均月工資1400多元,熟手最高可達2000多元。殘疾人家庭“麻煩事”很多。為了做好這些員工的家屬工作,劉援朝經常深入到這些員工的家中,噓寒問暖,化解矛盾,幫助他們解決具體困難。
今年30多歲的殘腿女工譚愛君在金馬雖然說工資較高,但全家僅靠她一人的收入維持生活,前年其小孩生病入院,公司號召同事們為她捐款2000多元,減輕了她的負擔。譚愛君更加努力地工作,還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劉援朝不僅把公司辦成員工們的大家庭,還把黨、團、工會組織延伸到員工們的心上,讓他們找到家的歸屬,感受家的溫暖。
作為荊州市政協常委,劉援朝更是滿懷責任感、使命感,積極調查研究、建言獻策。同時,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政協領導也千方百計幫助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成為劉援朝堅實的后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農村水改工作是一個大市場,他決定興建一個專門生產給水塑管的企業,這就是恒力塑管公司。該企業當年的七個月時間里銷售額就達120萬元,去年達520萬元。現在公司有員工60名,技術人員10人,固定資產500萬元,年銷售產值1400萬元,利稅300萬元。PE、PVC兩大類產品已占領荊州、宜昌、荊門、襄樊以及武漢等地給水管市場。最近恒力公司正在為江陵縣三湖管理區實施水改工作。
劉援朝有些自豪地說:荊州等地城鄉水改80%用的是恒力塑管!由于他嚴于管理,善于管理,公司先后通過ISO9000、ISOTS國際標準認證,獲得省市重合同守信用公司、省三A信用等級,公司當年僅增值稅即完成182萬元,獲荊州市2000年納稅先進企業。劉援朝則先后被授予荊州市先進共產黨員、開發區優秀企業家、荊州市榮譽市民等榮譽。
永不滿足,永遠進取是劉援朝創業的一大特點。他得知湖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彭少賢等四位教授掌握了“木塑復合材料”的核心技術,就多次上門求教,想把這一項目轉讓權拿到手。
因為木塑項目,劉援朝先生已與劉伯元、彭少賢、桂先倫(安徽科技發展公司總工程師)等專家教授有了交往,他們對劉援朝先生也不由敬重幾分。
劉援朝先生個子有點高,前額有點亮,應該屬于精明人,不過,今年年初,當劉援朝與劉伯元等教授相逢在湖北工業大學時,劉教授只感到劉援朝的貌不驚人,還有一種奔波的倦塵。劉伯元、桂先倫等教授帶著在工業大學壓成型的木塑樣品,作成果報告,意在尋求合作知音,劉援朝聽得怦然心動,他知道自己已很久沒有這樣興奮了。
劉教授曾對劉援朝交流說,好項目顯而易見,心動者也有一大片,只有劉援朝行動在前,好女只有一個,我們當然選擇有緣人。結果,劉援朝第二天就前往安徽考察,第三天就預付了3萬元專利受讓保證金。劉援朝的實實在在贏得了合作者信任。爭取省、國家發改委立項,幫助企業早日拿下“金鑰匙”,讓新興產業花落荊州,成為專家們殷切的期盼。
木塑材料就是利用鋸木、刨花、秸桿等材料,將其加工成型材。由秸桿木屑變成的型材,其強度、硬度、耐酸咸、抗腐蝕、抗水、防蟲等性能都優于木材或一般木塑產品,它還具有不易變形,不含甲醛,可回收再生利用等優點,是一種資源豐富、全環保的產業。木塑可以全面取代竹木材,原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而投入少,低消耗、高產出。
他們大致估算了一下,僅荊州城區50公里半徑內年出秸稈約100萬噸,這些在城里是污染,在農村是肥料的東西,如用耒加工“木塑”,每公斤秸稈也可賣個好價錢。
專家們與劉援朝初步契合: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建設規模為年產10萬噸的木塑基地。投資規模2億元、產值8億元、年利潤2億元。
項目首期投入近6000萬元,預計年產值1.87億元、利稅7000萬元。
今年3月,中國塑料改性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劉伯元、湖北工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彭少賢等四位教授聯名向時任荊州市委書記段輪一寫信,說荊州市恒力塑料管業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其專利使用權,已幫助恒力塑業公司編制出《新一代農業秸稈木塑復合材料高新產業化示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段輪一當即批示,這一可造福子孫后代的新型木塑產業,一定要在荊州搞成!
劉援朝先生如今正在加緊把美好的藍圖變成現實。在給市領導遞上報告的同時,劉援朝連手就拿出了“年產2.5萬噸木塑”基地規劃。企業弄潮這些年,劉援朝深知打主動戰的重要。面對無形壓力和有形的壓力,他敢于拼壓力、反壓力,逆風飛揚,逆水行舟中。
他相信他的公司一定能把這個項目搞上去,萬一自己上不了,只要荊州有企業把這個項目搞上去,他也不會覺得前功盡棄。他說,只要能為荊州的發展做貢獻,自己就心滿意足了。(轉自《荊州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