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市政協委員裴照宇在政協會上面對老區村級基本不通路、農作物缺水只能靠天收、適齡兒童只能到幾十里外的山外鎮上住讀、群眾艱難的生產生活條件呼吁“北山革命老區生產生活條件亟待改善”。
他說:鐘祥市冷水鎮北山革命老區,現有3個建制村,12個村民小組,36個自然村落居住著389戶1513人,抗日戰爭時期,北山抗日游擊隊在樸實善良的北山人民無私幫助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戰績。北山人民在掩護部隊、救護傷員、籌糧送鹽、傳送情報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在抗戰勝利70多年的今天,這里卻山河依舊,村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目前,北山革命老區36個自然村落中,只有5個通了公路,其他村落大多是牛腳蹄路,坑坑洼洼,機動車輛無法通行。北山抗日游擊隊司令部所在地清泉村10個自然村落中,一個都沒有通公路。由于路況差,生產資料運不進來,農副產品運不出去。
用水困難給那里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上個世紀70年代那里雖然修了幾座小型水庫,開挖了幾條灌概渠道,但由于年久失修,大多已喪失了功能,這里水源及灌溉條件差,這里的農民只能靠天收。
文化生活落后讓這里的人們精神空虛,這里沒有有錢電視,農民基本上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聽不到外面的聲音,獲取不了外面的信息,這里的小學因多種原因已經停辦,山里的適齡兒童不得不到幾十里外的鎮上住讀,有的因經濟條件限制,干脆輟學在家,當上了小農民。
裴照宇委員呼吁,在當前黨中央正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善良樸實的北山人民熱切期盼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能關心老區,盡快解決他們生產生活條件,讓他們也過上新型農村的美好生活。
這一發言引起了市委書記周松青的高度重視,市委周松青書記當場表態,請市政府把這位委員的發言作為當年的重點提案,交由我來督辦落實。會后,周松青書記就帶領有關部門和鎮主要領導親臨現場就裴照宇委員反映的問題進行調研,并將調研情況形成了會議紀要。要求有關部門按照紀要精神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好該辦事情,徹底改變北山老區的面貌。
到目前,北山革命老區行路難的問題已解決,村與村之間都通了公路,主要公路都成了柏油路,目前已解決了清泉、郭劉、建設、長春、胡院等村人畜安全飲水問題,小型水庫和灌溉渠道已正在修復之中,已為該地區安裝地面衛星電視接收器,看電視難的問題已經解決,適齡兒童上學已有專車接送,對北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的保護維修已結束。裴照宇委員在市五屆二次會上說,我的一次發言,牽動著市委周書記的心,周松青書記在這段時間里,幾次到現場檢查督辦,北山革命老區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北山老區人民感謝黨和政府。
(鐘祥市政協郭志富 張清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