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米七的個頭,平頭短發,濃黑的眉毛,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透出果斷、堅毅、永不言敗的力量之光。在他擔任麻城市西陵建安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短短六年的時間里,把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手無寸鐵的股份制建筑安裝企業,建設成為名揚麻城、享譽鄂東的年產值近三千萬的明星企業,成為麻城建筑安裝行業的“大哥大”。他,就是麻城市西陵建安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良友。
身處逆境創大業
現年47歲的劉良友,出生于麻城市西畈村一個普通農民之家,兄妹5人,他是長子。由于生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的童年是在受凍挨餓中度過的。青少年時期,他又是遇上十年浩劫,空耗了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初踏社會時,他因年少氣盛犯下了不該犯的糊涂事,又經歷了一次人生磨亂。然而,身處逆境的劉良友并不氣餒,坎坷艱幸的人生經歷,并沒有消沉他的斗志。
1987年2月,再次步入社會的劉良友,在村黨支部的幫助與支持下,承包了村里的一個小餐館,他發誓要用自己人實際行動向父老鄉親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他所接手的小餐館,之前雖然位于北環路商業中心,但由于經營不善,生意冷淡。劉良友承包后,村里一些人半信半疑,對身處逆境中的他能否經營好小餐館投去了懷疑的目光。
為了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給那些懷疑他的村民看,劉良友將自己承包的小餐館取名為“良友餐館”。他起早貪黑,熱情服務,不斷提高餐飲水平,經過幾年的打拼,昔日冷冷清清的餐館街變得生意紅紅火火,顧客絡繹不絕。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劉良友經營餐飲的成功,徹底改變了過去那些持懷疑眼光的人對他的看法,大家都對他投去欽佩的眼光。首次創業,旗開得勝,不僅磨礪了劉良友的斗志,而且為他賺得了第一桶金。
1996年4月,劉良友所在的西畈村預制廠,由于產品質量差,信譽低,造成銷路不暢,職工工資不能發,電費也交不起,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瀕臨倒閉的地步,在此關頭,村黨支部果斷決定讓他接手這個“亂攤子“,出任預制廠廠長。面對村委會一班人的期待目光,劉良友深知這是干部和群眾對自己的信任,他忍痛放棄了自己正值紅火的餐飲業。
上任之初,面對預制廠堆積如山的斷板、廢板、一片滿目蒼痍的衰敗景象,他和職工們一起找癥結,尋良藥,以超人的膽識和氣魄敲定了企業的整改更新。他通過抓產品質量,想方設法協調好與組民及有關職能部門的關系,積極改善外部環境,產品很快打開了銷路,正品率達到99%,實現了當年扭虧為盈。至2001年10月,預制塊從劉良友上任之初的年產15000塊增至年產30000塊,年產值從60萬元增至150萬元,創利稅10余萬元,還安置無業村民30余人。
一個瀕臨破產的村級企業,通過劉良友的精心呵護,終于起死回生,實現產銷兩旺,人們在稱贊劉良友經營有方的同時,更欽佩他面對坎坷人生不恢心喪氣,敢于在逆境中崛起創業的可貴品質。
臨危受命鑄輝煌
2001年10月,國慶節剛過,許多人還沉浸在節日的氣圍中,龍池橋辦事處會議室里,處黨委正在召開一次特別會議。為了適應麻城城市建設的新形勢,增強建安市場的競爭力,處黨委決定將陵園、城西、西畈三個村的建安公司合并,組建新的西陵建安股份責任有限公司,但由誰來擔當公司的“掌門人”,處黨委可謂煞費苦心,最后經反復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大家一致推選劉良友任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面對處黨委和公司員工的信任與厚愛,劉良友二話沒說,點點頭,扛起了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重擔。
說劉良友是西陵建安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不如說他是一個光桿司令,公司除了從三個村的建安公司合并過來的百余號“雜牌軍”外,一無所有。幾個不眠之夜,劉良友審視公司面臨的嚴峻形勢,不說外省已有幾支來麻城實力雄厚的建筑隊,僅麻城境內國營、集體大大小小的建筑隊就有十幾家,再說自己的公司合并后雖說資質由四級升為三級,但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兩手空空。
如何不負處黨委和公司員工們的重托,把西陵建安公司建成麻城的知名企業?上任伊始,劉良友通過調查研究,走訪市場,與公司員工們集思廣益,推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抓學習培訓,提高公司員工的業務素質。面對新組建的百余號“雜牌軍”,劉良友深知,提高員工素質是眼下當務之急。他狠抓公司員工的業務學習與培訓,請建筑專家來公司講課,選派業務骨干外出進修“充電”,在公司各班、組開展優質工程競賽大比武,此舉有效地提高了公司員工的業務素質,為公司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抓建章立制,向管理要效益。面對竟爭激列的建安市場,劉良友深知,建筑精品來源于嚴格的管理,于是,他根據建筑行業的特點,結合公司的實際,制訂出一套科學的規章管理制度和嚴格的獎懲激勵機制,以制度管人管錢管物。
抓工程質量,用信譽打造西陵建安公司的“金”字招牌。作為企業家,劉良友深知,信譽是企業的立業之本,工程有沒有,質量是基礎,必須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他狠抓工程質量管理,實行層層把關,責任到人,堅決杜絕安全事故。為此,他事必躬親,全身心撲在工作上,七旬老母患病中風,他仍奮戰在工地上。為了質量,他寧可六親不認。他的親弟弟做鋁合金裝璜,他從不講關系照顧,始始把工程質量作為企業的生命,做到百年大計,質量第一。
一石擊起千層浪,劉良友上任后的“三把火”,燒出了質量,燒出了效益。2003年11月,西陵建安公司承建的第一個大型工程—麻城博達學校學生宿舍樓,當年榮獲“麻城市優質工程”和“黃岡市安全施工文明現場”榮譽稱號,還獲得“大別山杯”獎。
由于注重了工程質量,西陵建安公司承建的工程合格率達100%,優質工程達80%,質量安全事故均為零。公司因此名聲遠揚,“回頭客”、“慕名者”頻頻造訪,工程一個個按踵而至,公司先后承建的市金屬公司宿舍樓、麻棉職工還建樓、華英學校宿舍樓、新天吉大酒店等一大批重點工程,都成為麻城建筑工程的典范。尤其是位于金橋大道上的新天吉大酒店,中西合壁,式樣新穎,成為金橋大道上的一大亮點。
幾度辛酸苦與樂,血汗點點蕩歡歌。由于西陵建安公司有劉良友這樣一位好“領頭雁”,6年來,公司白手起家,從零開始,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公司員工從成立之初的100余人增至500余人,擁有工程師20余人,累計創產值近兩億元,創利稅近600萬元,公司還添制了大型發掘機、推土機、鏟車等大型機械施工設備,固定資產達2000萬元。據統計,公司承建的工程先后榮獲五個麻城市“優質工程”,四個麻城市“安全施工文明現場 ”,公司連續三次被黃岡市建設局評為“先進企業”,公司黨支部年年被處黨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劉良友本人也年年被處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連續兩屆當選麻城市政協委員,先后三次榮獲黃岡市“優質項目經理”和“優秀企業經理”榮譽稱號。
不用揚鞭自奮蹄
有首歌唱道:“人生就像海面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麻城市西陵建安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良友,就是一位在逆境中崛起,在商海中打拼,成了“贏家”的硬漢,汗水灑滿創業路,沖出困境鑄輝煌。
致富后的劉良友不忘回報禮會,他說:“我能有今天,并不是我有什么三頭六臂,是組織的關心和同志們的支持與幫助的結果?!彼€常說:“窮漢有了錢,不能忘了天下還有不少窮漢。錢,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有了錢就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每年“六一”兒童節,他都要拿出一定資金幫助困難兒童學習,辦事處興建敬老院,他一次性捐款20000元……。他急公司員工之所急,生就一副俠肝義膽熱心腸,對職工工資,他每年都要結清,公司承包工程缺資金,他寧可找銀行借貸,也不拖欠員工一分錢。公司員工紅白喜事,哪家有困難,他就要去登門慰問,用組織的關愛去溫暖每個員工的心田。
如今,麻城市西陵建安公司猶如一顆傲然挺立的青松,崛起在強手如林的麻城建筑之林。面對已取得成績和榮譽,身為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的劉良友,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敢絲毫的懈怠,他把個人的作為與公司所有員工的命運甚至與家鄉的經濟發展緊緊連在一起。時刻激勵自己努力工作,不斷進取。他常對員工說:“如果因為我自己的無能和懈怠而導致企業的效益滑坡或破產,那么我將上對不起組織,下愧江東父老。所以,我沒有退路,只能以百倍的干勁來從事于造福家鄉的大業。”接近天命之年的劉良友,發誓要率領公司500余名員工,在他這塊魂牽夢繞的家鄉土地上,開創新的業績,再創新的奇跡……(轉自《麻城市政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