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也是政協委員十分關注的重點話題。每年政協委員通過視察、調研、提案、建議、社情民意、信息等多種方式,就加強食品安全積極建言獻策。在宜都市七屆二次、三次會議上,先后有《關于加強陸城城區小餐飲監管的建議》、《關于加強我市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強校園周邊食品安全監管的建議》、《關于加強對中小餐飲服務單位安全監管的建議》等多項提案,就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委員提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分管副市長將提案辦理作為密切聯系群眾、促進食品監管工作的重要抓手,帶領相關部門深入中小餐飲服務單位調研,現場檢查指導食品安全工作,并將中小餐飲整頓規范納入我市創建全國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的重點工作。對全市范圍內的餐飲服務單位進行全面調查摸底,組織開展以“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為主題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宣傳咨詢周活動,突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增強從業人員守法自律意識。4月,集中開展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治行動,針對媒體曝光的行業熱點問題專項檢查,出動執法車輛460多臺次、執法人員3500多人次,檢查餐飲單位3900戶次,對存在問題的單位逐戶下達整改意見書,收繳未經檢疫冷凍肉食品2710公斤、超過保質期食品原料230余公斤,及時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
承辦單位宜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當做民心工程來抓,以監管保安全,以安全促發展,成效明顯,亮點突出:一是深入宣傳培訓,牢固樹立經營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廣播電視、短信平臺、征求意見表、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宣傳,切實營造餐飲食品安全氛圍。二是正式運行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對全市食品特別是餐飲企業實行電子定點定位,管理定網定格,由96名網格員與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干部對接,全天候對網格內食品藥品安全進行動態監管。目前,全市已經在陸城率先對526家餐飲單位、224家藥保化單位劃分到99個網格進行網絡動態管理。三是搭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電子監管平臺,以全市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重點學校食堂為試點,實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視頻監控和原材料進貨渠道索證索票電子監管,保障群眾飲食安全。四是積極探索“陽光廚房”試點建設。五是加強農村集體聚餐活動食品安全監管,確保農村群眾吃上“安全宴”。
政協提案促進了民生改善,促進了食品監管工作的加強。宜都市被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評選為“2013年度省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市”。
(宜都市政協 鄭強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