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鄖縣安陽鎮居峪小學校園內蔬菜基地一片碧綠:一畦畦嫩綠的萵筍,一行行綠油油的油麥菜,一片片長勢旺盛的韭菜……學生王罡開心地說,在學校我們每天都能吃上新鮮的蔬菜,隔一段時間學校還殺豬給我們加餐!貧困學生生李某說,每天生活費才2.6元,家庭承受得起。該縣134所寄宿制學校29646中小學生,以前學生吃菜主要是從家里拿的酸菜、腌菜,一吃就是一個星期,如今,這種生活一去不復返。據統計,該縣今年以來新建設學校蔬菜基地500余畝,確保學生能吃上新鮮蔬菜。
因農村稅費改革和土地二輪延包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農村寄宿制學校蔬菜基地征地空難,無法滿足學生食堂蔬菜供應,按市場價格為學生供菜,大多數寄宿學生家庭又無力承擔。對此,縣政協委員蘭善清等在縣政協十二屆二次全會上提出《請求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吃青菜難問題》。
縣政府高度重視該提案的辦理工作,將該提案列為2008年重點提案辦理。縣政協多次深入實地協調督辦。縣教育局將寄宿制學校蔬菜基地建設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鄉鎮教育工作考核目標中,通過調劑、劃撥、租賃、聯營、開發校內閑散土地等形式,按在校學生生均10-15平方米的標準落實基地面積,要求學校進一步加強蔬菜基地管理,制定蔬菜基地種植計劃,合理調節蔬菜品種和種植面積,做到有責任人和基地建設方案,有定期檢查情況記載,有新鮮蔬菜供應記錄。各鄉鎮學校創造性地開展蔬菜基地建設工作,保證學生能夠吃上新鮮的蔬菜。安城、五峰等學校與外出打工農戶簽訂協議,租種責任田。劉洞、白浪等鄉鎮學校還把布局調整后閑置下來的校園建成蔬菜基地。安陽鎮中小學把校園內的空地開辟出來種上青菜,利用糧食加工后的麩皮、食堂的剩飯菜辦起了養豬場。五峰中學還創造性提出“班田制”管理蔬菜基地模式,把學校基地劃分若干塊,分給各個班級,由班主任指導學生進行播種和田間管理。學生李敏說,吃上自己辛勤勞動種出來的菜,感覺特別香,也知道格外珍惜。校長羅壽文說,實行“班田制”,不僅降低了學生生活費成本,而且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鄖縣政協 王兆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