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鄒薇:“看支點”有五個維度,“建支點”有五個方面

2021-08-12 16:14:52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鄒薇  
字體大小:【

我們要抓住新發展格局下的新機遇,從新時代發展戰略大局認識支點,以高水平謀劃、高效能行動加快建成支點。


內陸能否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直接關系到我國全方位、全領域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關系到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成色”。


增長支點強不強,關鍵在于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全省經濟的支柱性作用,壯大產業富集延伸帶對全省區域發展的支撐性功能。


“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湖北的明確定位,是黨中央賦予湖北的重大歷史使命。最近發布的《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是中部地區加快崛起、行穩致遠的綱領性文件。這份重磅文件中,7次直接提到湖北,8次提到武漢,指出要加快武漢都市圈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速先進制造業發展,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和全國重要增長極等發展新方向,為湖北深化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思路、新愿景。我們要抓住新發展格局下的新機遇,從新時代發展戰略大局認識支點,以高水平謀劃、高效能行動加快建成支點。


找準定位:五個維度看支點

中部六省是我國的經濟腹地、人口大區和重要市場,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部地區GDP增速放緩但仍實現增長,2020年GDP為22.22萬億元,是全國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之一。湖北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是對湖北在區域和全國經濟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的高度概括,是中央對湖北的關懷重視和殷殷期許,也是湖北謀劃推進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要從歷史、地理、改革、開放、新時代五個維度認識支點的深刻內涵。


歷史維度看支點。湖北是楚文化發祥地,是長江流域文明的富集帶和傳承帶。大江大湖浸潤湖北,大商大業造就湖北。武漢在中國內河航運中的位置,正所謂“江漢西來于此會,朝宗東去不須分”。晚清張之洞為武昌奧略樓所撰的楹聯“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多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道出了湖北經濟縱橫捭闔的氣魄和支撐地位。


地理維度看支點。湖北是長江經濟帶的“龍腰”,坐擁1061公里長江干流岸線,東接長三角城市群,西接成渝城市群,具有承東啟西的樞紐地位。湖北交通條件優越,貫穿全國東西南北的鐵路干線、高速公路網、長江航運在此交匯,立體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建成了祖國“立交橋”。得“中”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孕育了湖北作為商業中心、市場節點的地位。


改革維度看支點。回望百年輝煌,湖北武漢屢屢“在場”、重磅“出現”,展現了紅色支點的特殊地位。建國之初,武漢是新中國工業化建設的城市典范。國家在武漢布局建設的各類工業門類企業撐起了華中工業基礎,在湖北造就了堪比上海的齊全的工業體系。毛澤東同志的名句“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體現了在湖北鍛造新中國工業支點的豪邁氣勢。鄧小平同志南巡第一站就在湖北,“改革開放,發展才是硬道理”,“四個有利于”等核心思想都從湖北這個改革支點傳向全國,極大振奮了全國人民堅持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干勁。


開放維度看支點。湖北在中部地區最早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由內陸之省邁向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從1953年的0.82億美元,到2018年的528億美元,湖北進出口總額70年間增長了600多倍,對外貿易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實際使用外資、世界500強企業數、服務貿易進出口、對外承包工程、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數等指標絕對額居中部首位,并形成了水、陸、空全方位對外的開放通道。湖北一大批優強企業加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境外投資已進入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


新時代維度看支點。在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下,要求湖北的打造高質量發展支點。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強調“四個切實”,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要求“四個著力”,提出堅持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戰略支點,努力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前列。2019年、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親切關懷,指出湖北“三個一定能”、“三個沒有改變”,要求湖北加快改革開放、加快創新強省建設,努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成為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綱”和“魂”。


行動方案:支點怎么建?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時明確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經濟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湖北要從五個方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建成創新支點、開放支點、增長支點、共富支點和生態支點。


圍繞“核心技術,源頭突破”建成創新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棄幻想、自力更生。為此,湖北要強調發揮湖北科教資源富集優勢,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要增強“教”優勢,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和拔尖基礎科學研究團隊培育,涵養原始創新的“源頭活水”;要夯實“科”優勢,加快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預研和自主建設,促進湖北實驗室爭創國家實驗室;要突出“創”優勢,力爭在存儲器、光芯片、北斗導航、智能制造、新一代汽車、數字經濟等領域聚力突破,引領核心技術。


圍繞“縱橫交匯,賦能升級”建成開放支點。內陸能否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直接關系到我國全方位、全領域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關系到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的“成色”。為此,湖北要強調服務國家戰略,發揮區位交通和市場空間優勢,打造開放“新沿海”,建成高質量現代化智能化交通強省,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要對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交通要由重“建設”轉向重“能力”,促進交通體系提效能、擴功能、增動能;要提升空港客貨運能級和樞紐經濟效能;搶抓沿江高鐵建設機遇,推動長江航運大提升,過江通道加密擴能,三峽樞紐航運暢通和轉運能力提升,促進長江大通道提速提質;加快建成漢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構建南北快速陸路通道和集疏運體系。


圍繞“強化支柱,壯大支撐”建成增長支點。增長支點強不強,關鍵在于強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對全省經濟的支柱性作用,壯大產業富集延伸帶對全省區域發展的支撐性功能。為此,湖北要發揮產業基礎雄厚優勢,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建設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要發展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一代電子信息、新一代汽車等“十大支柱性產業集群”;要發揮中心城市的引領、輻射、集聚作用,發揮要素集聚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帶動、開放門戶樞紐“四大功能”,形成產業引領、人才引領、市場引領、創新引領、改革引領“五個引領”;要在武漢都市圈和“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錯位布局,連點成線、塊狀組團、弧狀延伸、扇面發展成為現代產業支撐帶,打造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圍繞“幸福城市,美麗鄉村”建成共富支點。湖北要發揮武漢國家中心城市支撐引領優勢,強化輻射帶動功能,建設中部區域協調發展、共同富裕示范區;要建設現代化城市,在省內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分期分批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先行區;要加強城鄉互聯互通,在都市圈城市群建成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引領區,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均等和公平;要推進后扶貧時代鄉村治理和振興,建成文明和諧美麗家園展示區。


圍繞“黃金水道,綠色家園”建成生態支點。湖北在沿江各省市中擁有最長的長江干線,具有黃金水道的中樞要塞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湖北時指出,“要高度珍惜大自然賦予湖北人民的寶貴財富”,“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要求湖北“著力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成效”。為此,要發揮生態大省優勢,強化生態承載功能,建設中部綠色崛起先行區。要用足資源優勢,圍繞現代產業密集帶、新型城鎮連綿帶和生態文明示范帶三大主題建好湖北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利用武漢市作為我國工業互聯網五大國家級節點城市和碳排放權注冊中心的優勢和機遇,建設我國數字經濟和碳市場的中部核心樞紐。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中部地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新時代新征程,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風帆正勁。湖北要更好地擔當服務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發展、參與全球合作的職責使命,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推動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高標準建成新時代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