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農產品的網絡銷售的商業形式發展迅猛,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亮點。但是,傳統意義上線上和線下是競爭關系,隨著“新零售”概念的提出,開始主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概念,未來線上線下會變得模糊,有很多交叉點,整個市場份額會變大。但是,鑒于,多數農村如下問題:一是農產品的標準化、品牌化程度低;二是電商的新型供應鏈組織者尚不成熟;三是物流通達率低和配送成本高;四是參與的被動性致使農民增收效益不明顯;四是農產品不同于百貨品類,難有國家標準,品質參差不一,導致網上產品魚龍混雜,消費者難以通過網絡圖片、視頻進行鑒別;五是目前天貓、京東等大型綜合型電商巨頭紛紛布局生鮮食品領域,但“頭部效應”明顯,擁有良好品牌、能承擔巨額推廣費用的企業占據大部分流量,而“燒不起錢”的廣大中小型企業則要在夾縫中求生存。
對策與建議:第一,完善農產品“三品一標” 的認證和監督,引導對售前農產品進行初步的清理篩選、質量分級、保鮮包裝等處理,對電商交易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專項資金給予傾斜性支持,讓線上涉農交易產品可追溯,綜合利用好線上線下監管資源,確保網絡銷售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第二,培育專業化的產地農產品經紀人、運銷組織者,打造線上線下互動聯合的農商產業聯盟,形成可執行的發展規劃,指導實踐發展。鼓勵農產品電商開放運營和縱橫聯合,廣泛嫁接各類“互聯網+農業”的創新創業資源,擴大發展機會和市場空間。第三,引導建立電商賣家與供貨農戶的收益分享機制,如淘寶、天貓、京東等應推動產業升級,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同時,完善服務體系、促進資源整合,鼓勵農產品電商開放運營和縱橫聯合,廣泛嫁接各類“互聯網+農業”的創新創業資源,擴大發展機會和市場空間,提高農業生產者參與電商經營的能力。
(老河口市工商局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