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陶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原料選配精細,裝飾工藝優美,器物種類豐富,時代特征鮮明,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和觀賞價值。如何發揚傳承好本土的漢陶歷史文化,使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藝術轉化為現實效益,應引起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重視。
一、存在問題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襄陽漢陶文化產品一直以來都是襄陽人的驕傲,從它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的變遷和文化的積淀。然而漢陶作為一種古老悠遠的文化產品,由于缺乏足夠的宣傳,一直以來未能得到相應的重視。如襄陽宗金漢陶工藝廠在傳承和發展漢陶文化經營過程中,急需在張灣周邊解決50畝土地,用于廠房建設,但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襄陽市(襄州區)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和發展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需要各級政府給予重視。
二是產業規模偏小。襄陽漢陶產品包含陶制工藝品擺件、茶具系列、各類陶制花盆,以及仿古建筑利用瓦陶制作的雕塑品等。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漢陶產品的需求數量會越來越多,需求層次會越來越高,高檔次的漢陶產品也將成為今后產品發展的主要方向。但由于我市目前唯一一家生產襄陽漢陶產品的企業――“襄陽宗金漢陶工藝廠”至今仍是小作坊生產,沒有形成規?;a和品牌效益,市場占有率較低。
三是管理扶持欠缺。近年來,漢陶文化產品市場出現了良莠不齊、魚目混珠現象,市場監管方面存在著漏洞;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保護襄陽周邊漢陶礦產原料、支持漢陶生產的合理開采利用等方面,沒有給予相應的管理與指導。長此以往,極有可能砸了這塊牌子。目前,“漢陶工藝品復仿生產”項目雖已納入湖北省文化廳重點項目,但至今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扶持,比如電力部門在漢陶基地建設用電配套設施建設上沒有給予必要的支持。
二、建議
1、發揮品牌效應,推動產業形成。目前,推進襄陽漢陶產業化可謂“水到渠成”、發展良機可謂“千載難逢”! 位于襄陽市襄州區張灣辦事處榮華路61號曹宗金老人投資創辦的襄陽宗金漢陶工藝廠,年總產值1000多萬元,產品銷售到全國10多個省市,受到市場好評,市場前景十分廣闊。2015年,在第14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曹宗金的美術陶、漢陶《襄陽夢工藝品系列》榮獲優秀獎。同時,被評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金馬獎。2016年5月,榮獲第八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暨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銅獎。發揮好襄陽漢陶的品牌效應,大力推進襄陽漢陶產業化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建議市(區)政府把推進襄陽漢陶產業化發展納入全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帶動我市(區)第三產業發展的龍頭和“文化強市”的一項重點工程。發改部門盡快為襄陽漢陶立項,打造漢水流域的襄陽漢陶文化品牌,使之成為襄陽又一張靚麗名片。
2、打造漢陶文化,維護品牌形象。推進漢陶文化產業化,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既不能政府包辦,又不能任其自生自滅。襄陽漢陶作為襄陽市的一項文化遺產,一個文化品牌、一種文化資源,政府應給予必要的引導、管理和挖掘利用。據業內人士稱,襄陽漢陶填補了由襄陽本地材料制作的空白。建議由宣傳文化部門利用媒體廣泛宣傳襄陽漢陶文化,幫助企業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牽頭成立“襄陽漢陶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規范行業行為,維護好襄陽漢陶來自不易的品牌形象,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3、加大扶持力度,拓展發展空間。目前,襄陽制作的漢陶產品,或色彩艷麗或紋飾秀美或造型別致,簡單大方,真實地再現了襄陽漢代歷史文化風貌。相對于歷史上的漢陶,高溫制作下的襄陽漢陶比較輕一些,聲音更清脆一些,材質使用更加精細,陶器更有內質,且做工和花紋設計上有很大的創新。建議各級政府在經濟發展建設規劃中對襄陽漢陶給予關注和扶持,電力部門在用電上給予電價優惠支持;旅游部門將該產品列入旅游開發紀念品,在旅游景點開展襄陽漢陶文化宣傳及紀念品的展示,為加深游客的旅游印象,提高游客的觀賞性、參與性和收藏性;在全市(區)范圍內展示豐富的漢陶文化內容,推動以襄陽宗金漢陶工藝廠為代表的經營漢陶文化的發展,為我市文化名城添加新的文化內涵,拓展發展空間,讓襄陽漢陶盡快做大做強,把漢陶文化打造成為支撐我市(區)經濟發展的又一個新產業,促進全市(區)經濟轉型發展、跨越發展。
(襄陽市襄州區政協 劉金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