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共出行方面,去年最火的是網約車,今年無疑是共享單車。共享單車借助于互聯網,迎合了時代的需求,發展迅猛。全國大約有20余家共享單車的公司,在全國30余城市投放,車輛數200萬臺。規模最大的是摩拜和ofo,據稱上海市的共享單車已發展到近50萬臺、廣州市超過了20萬臺、成都市約有15萬臺(每天使用近4次)。
盡管共享單車在發展中存在很多問題,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但是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國際上的公交都市城市哥本哈根和阿姆斯特丹自行車相當發達,國內外部分城市都已建成和在建自行車道。克強總理春節前邀請了摩拜CEO胡煒煒參加政府報告的征求意見,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近日公開表示支持共享單車的發展,成都市交委、公安局、城管局在3月初頒發了國內第一個共享單車管理辦法。北京、深圳等城市的管理辦法也在征求意見中。
武漢市目前有帶樁的公共自行車4萬臺,摩拜單車2萬臺,oFo單車1萬臺。宜昌、襄陽有公共自行車近1000輛。特別是共享單車近幾月進入武漢發展火爆,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對下一步的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1、地方政府要確定一個牽頭部門負責監管,如城管、公安交管等部門,出臺管理辦法,不能任其自由發展。
2、借助政府誠信平臺建設, 通過對使用者進行信譽評價和量化計分,用誠信積分規范其停靠和使用行為。
3、對現有的有樁式公共自行車,各地不再盲目發展;引導共享單車向地市發展。
4、同時參照南京等城市辦法,對公共自行車進行改造:車上帶有智能鎖,跟市面上其他共享單車一樣,它可以隨時取用,無樁停車。使用時,隨停隨放可收費,如果GPS定位到用戶將車停在公共自行車樁或附近,將不收取使用費。
(民建湖北省委 蔡少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