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H7N9禽流感疫情“爆發”的相關消息,讓各地的家禽養殖產業大受沖擊。染疫的養殖場病死雞鴨無數,損失慘重;未染疫的養殖場,也因民眾“談禽色變”,導致產品滯銷或大幅降價,蒙受損失。比如,養雞大鎮老河口市薛集鎮,雖然至今并未發生疫情,但是近期鮮蛋價格也由原來的240多元/箱,突降到80元/箱(每箱360枚),并且出現大量滯銷。多家養殖場每天都要虧本數千元乃至上萬元,不少養殖戶反映“快扛不住了”、“這樣下去早晚要倒閉”。然而一些自由媒體對H7N9的信息發布不審慎、不規范、不真實,導致社會上出現訛傳,致使民眾恐慌,引發了禽產品滯銷降價。
對此,基層養殖戶有“四盼”:
一盼權威發布。衛生防疫、食藥監、畜牧等部門,要始終保持重大疫情發布審慎態度,科學研判,客觀發布,通過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引導社會輿論,粉碎謠言訛傳。
二盼說話專業。對于染疫區和未染疫區的禽蛋禽肉等禽產品如何看待、如何處理、能否食用、如何食用等問題,食品安全監管、衛生防疫等方面的專業人士要給出專業的解讀,以消除社會恐慌情緒。
三盼保障給力。國家要盡快推出禽類養殖保險,增強養殖產業抗風險能力,減少和避免養殖戶“血本無歸”的現象,為提供重建復蘇的必要保障。
四盼防疫到位。衛生防疫、畜牧等部門,要加強預防對H7N9禽流感等疫情的防治服務,遏制疫情蔓延,既保護養殖戶利益,又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老河口市政協 范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