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不僅是經濟帶,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從現狀來看,長江航運沿線港區和停泊區多、渡口渡船多、橋區壩區多、油區和危險品作業點多、船舶及船公司多、水運從業人員多、通航環境復雜。面對長江經濟帶發展新常態,把綠色航運理念貫徹到航運工作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有利于長江航運發展提質增效升級。目前長江干線宜賓至上海段光傳輸線路全線貫通,船岸通信專網VHF系統實現鏈狀覆蓋。完成了重點區域VTS、AIS基站建設,長航局系統內部網絡基本形成。相繼建成并投入應用長江干線應急指揮平臺、長江航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等一批信息化工程,支撐了長江航運業務工作開展。但實現長江航運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缺乏環境與健康大數據平臺的支撐。
建議:
1、增強現代長江、綠色航運、生態保護意識,建立健全長江航運環境與健康制度標準體系,加強環境與健康宣傳和交流,提高長江航運活動對環境和健康的保護意識。
2、加大經費投入,建立長江航運環境與健康監測網絡,運用更現代化的監測設備手段,準確把握長江航運活動中環境與健康狀況,采取更先進的手段措施,更科學高效的管理。
3、建立長江航運活動中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模型預測和預警機制,提高船舶溢油、長江危化品等應急處置能力。
4、與長江海事、航道、公安等數據平臺整合,形成長江航運環境與健康信息共享與聯動服務機制。
(民革長航管理局支部副主委 劉燕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