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縣域經濟發展呼喚金融服務助力

2017-03-14 17:23:32  
字體大小:【

 

    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血液”,更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助推器”。但因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等原因,金融機構在融入地方經濟、支持地方發展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沒有與縣域經濟發展形成同頻共振、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局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銀行信貸機制梗滯。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降息、降準等促進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但由于銀行自身管理體制的局限,導致出臺的很多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落實在具體行動上。不少市場主體形象地說:“上面政策確實好,但我們只是在報紙上看得到、在電視廣播上聽得到,就是用不到。”主要原因是部分銀行信貸審批權限上收,基層銀行只能發放部分小額貸款。同時,金融機構對信貸人員實行嚴格的貸款終身負責制,導致銀行及信貸營銷人員出現懼貸心理,怕擔風險、怕被追責。

 

    二、產品創新營銷不足。目前,各金融機構為了適應經濟新常態,推出了一些金融新產品,但無論是產品的創新度,還是宣傳營銷手段,都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實際效果并不佳。金融機構信貸產品過度強調不動產抵押,多數企業符合銀行認定的有效足額資產有限,抵押物成為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瓶頸問題。而且,各個國有商業銀行均為總行設計產品,同質化經營明顯,與基層當地的實際情況有較大差異。

 

    三、部門配合不力。近年來,各涉農銀行積極承接農村土地經營權貸款,但由于各地土地承包權證發放工作進展不一,有的發放面積不大、有的經營權證申領一直沒啟動,導致銀行對“三農”的貸款拓展不開。

 

    四、小微企業品質亟待提升。小微企業是縣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也是急需金融支持的群體,由于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的財務制度不健全、抵御風險能力弱、信用意識不強等問題,達不到銀行貸款的準入條件,也得不到及時的金融支持。

 

    在當前經濟新常態下,如何破解金融機構“貸款難”和市場主體“難貸款”的問題,充分發揮好金融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杠桿作用,實現銀、政、企三方“互利共贏”的局面,仍需各方共同努力。

 

    建議:

 

    一是制定激勵引導政策。可制定政府性金融資源在各金融機構中的分配管理辦法,把政府性金融資源盡可能地向為縣域經濟發展服務好、支持大的金融機構傾斜,引導金融機構增加有效信貸投放。用活用足現有基金,對現有的金融合作專項基金進行清理評估,通過競爭,優化選擇合作銀行,促進合作銀行擴大投放。還可設立扶貧小額貸款基金、完善補充農業風險補償基金、科技創新發展基金、建立保證保險貸款等模式,增強銀行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信心。

 

    二是暢通信貸溝通渠道。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及時了解各金融機構的信貸政策、信貸產品、放貸條件和企業的貸款需求,有的放矢地組織銀企對接會、產業項目推介會、貸款營銷洽談會。銀行要進一步加大信貸創新力度,重點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宅基地抵押貸款、水面養殖經營承包權抵押貸款等新業務;進一步優化信貸服務,提速審貸環節,及時把貸款發放出去。

 

    三是夯實中小企業信貸基礎。要引導中小企業制訂符合國家產業發展導向和市場需求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規范企業的財務管理,使企業財務管理符合銀行信貸要求。還要建立企業動態監管機制,與銀行做到信息互動,杜絕資金體外循環、抽逃資產和逃廢債務等行為,增強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的信心。

 

    四是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政法機關要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的不法行為,提高金融案件審判和執行效率。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民間融資機構的監管,規范民間借貸行為。要加強征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信用檔案,擴展征信系統的信息覆蓋面。

 

    (南漳縣政協  鄭安軍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