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大難題的具體表現
一是農業生產用水難。堰塘、溝渠等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干旱年景,農民只能“望水興嘆”。種旱作物,產量低、收益少,增收希望小、致富進程慢。
二是農業生產行路難。通村、通組道路基本硬化,生產道路不配套、毀損嚴重,大型機械“行路難”。尤其是山區、丘陵地區,農民基本沿襲“肩挑背扛”的生產勞作方式。
三是農業科技推廣難。縣市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下鄉開展科技推廣活動少;鄉鎮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少、待遇低,農業科技信息進村入戶慢;農民參與科技推廣熱情不高。
四是農業科技使用難。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是“老弱病殘”,習慣于老方式、老方法,接受農業生產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能較慢,農業生產效率低、優質農產品少。
五是田間管理實施難。農民承包的耕地,大多實行好壞搭配,不集中、不連片,增加了田間管理成本;農民耕種隨意性強,品種不統一,增加了田間管理難度。
六是生產成本控管難。農藥、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只漲不跌,機耕費用、幫工開支逐年增加,大豆、玉米、棉花等大宗農副產品市場價格逐年下降,形成強烈反差。
七是大宗產品銷售難。機制不健全、市場不活躍、渠道不暢通,大宗農副產品銷售基本依靠小商販;國家農副產品保護價格,與農民的企望值差距較大,常常囤糧等價格。
二、破解七大難題的建議
一是搞好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應當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整合國土整理、農業綜合開發、水庫整險加固、堰塘改造等項目,全面開展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排灌溝渠、完善生產道路,切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夯實農業生產基礎。
二是推進新型農業經濟實體建設。出臺鼓勵政策,發展專業合作社,培育農民莊園主,引導農民合理流轉土地,實施農田連片種植;加速研發、推廣新型農業機械,增加農業機械購置補貼額度,加強農機駕駛員培訓,提高生產效率。
三是實施農副產品精品名牌戰略。大力發展種子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精品農業、加工農業和創匯農業,提高農副產品的科技含量,加快農業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實施品牌戰略,促進名、特、新、精農副產品進市場、創收入。
四是抓好新型農業科技推廣運用。應當組織農業專家深入鄉村、深入田邊地頭,開展農業科技研究、科技推廣和科技培訓活動;應當增加鄉村農業科技推廣人員編制、提高相關待遇,促進鄉村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向縱深發展。
五是全面實施大宗產品消化行動。國家糧儲企業應當暢通收儲渠道,保計劃收儲糧食;應當完善農村電商網絡,加快大宗產品銷售步伐;應當鼓勵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加快飼料生產企業發展,促進農副產品快速轉化、消化。
六是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管。相關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農業生產資料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監管,實施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源頭控管;加強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亂漲價等行為。
(鐘祥市政協 武永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