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一区在线_亚洲精选一区二区_精品国产电影一区二区_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首頁 >政協委員 >委員建言 >議政建言

小農水“通鄉達村”亟需“補課”

2016-06-29 09:01:31  
字體大小:【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基層水利設施建設直接關系著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和社會安定。但通過我們政協委員一線調研發現,部分農村用于蓄水灌溉的小山塘、小水庫、灌渠、電灌站等基層水利設施在發揮惠民效益的同時,在建設、運行、管理、維護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區的斗渠以下田間工程建設點多線長,年久失修、管理缺位、損毀嚴重,已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建議與對策如下:

 

    第一,健全責任機制,完善公辦工程管護的組織體系。對于各地以國家投資為主、跨行政區劃或流域的工程,其產權歸國家、集體或用水者協會所有的小農水工程,應實行分級管理,實現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和責、權、利的統一,在財政資金的引導下,落實農田水利建設的“公辦民用”有償使用機制。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基層水利管理和服務機構,并對責任主體、管理人員、經費和管護措施作出具體規定,切實解決農村水利設施管理難的問題,確保農村水利設施的正常運行。

 

    第二,推行農村小型水利體制改革,盡快補齊服務短板。對于受益戶參與興建、不跨村組的工程,其產權歸村組集體或農民用水者協會所有的小農水工程,各地應以明晰明晰用水權、搞活經營權、落實管理權,確定4種管護責任人:受益范圍內的種田大戶、長期在家種田戶、工程原管護人和農戶民主推薦人員管護權責等規定,將水利設施納入市場機制,形成良性循環,盡快打破“護水無人問,用水有人爭”的不良局面。

 

    第三,打通農村水利管理“最后一公里”,形成暢通“閉環”。目前國家對水庫除險加固、河道治理、節水灌溉、城鄉供水、小水源等水利項目扶持資金的比例一般都低于總投資的30%,其余投放由地方財政配套和群眾自籌投入。由于水利工程多數是公益性基礎設施,投資較大,加之市縣財力薄弱,使得一些項目因資金不足成為半拉子工程。對此,各地應該拓寬籌資渠道,搞好經費保障,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從源頭活水滋潤更多肥沃的土地。

 

    (老河口市工商局、市政協委員  張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