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因此,必須引導農村干部群眾更新思想觀念,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道路,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
一、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幾種不良傾向
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一些不良傾向,主要表現為三個“嚴重”:
一是嚴重破壞生態。一些地方違背自然規律,亂砍濫伐、亂挖濫墾、亂養濫牧,嚴重毀壞植被、破壞生態,造成水土流失、土地風化沙化等問題日益嚴重,導致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頻出、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威脅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嚴重污染水源。水是生命之源。但是,一些群眾、私營業主在庫湖河邊興辦養殖企業,在水域進行投肥養殖,嚴重污染水體;一些企業將生產污水直排江河,嚴重污染水源,嚴重威脅水生態環境,嚴重威脅飲水安全。
三是嚴重污染環境。一些地方亂堆生活垃圾,一些群眾隨意焚燒秸稈、濫用化肥農藥,一些企業亂排生產粉塵,一些餐飲業主亂排煙塵等等,嚴重污染環境,造成人類賴以生存的整體環境不斷惡化,嚴重威脅生存安全。
二、幾點建議
一是開展綠色發展理念教育。國家發改、農業、教育等相關部門,應當突出“綠色”主題,組織專家、學者編纂綠色系列科普資料和書籍,農村基層黨組織應當組織農民群眾認真學習相關資料,弄懂綠色發展的概念和含義,全面開展綠色發展理念大討論活動,引導農村干部群眾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二是擬定綠色發展行動綱要。縣市應當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擔當意識,全面貫徹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緊緊圍繞“十三五”規劃,認真擬定綠色發展綱要和行動計劃,采取有效措施,引導農村干部群眾切實保護生態,切實保護水源,切實保護環境,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
三是全面開展綠色發展行動。以“保護環境、綠色發展”為主題,全面開展綠色發展行動。動員農村干部群眾大力發展綠色種植、綠色養殖,切實保護生態環境;引導農村干部群眾科學利用秸稈,科學使用農藥、化肥,科學處理生產、生活垃圾,大力發展生態、環保能源;引導企業科學、合理處理生產污水和垃圾,做到無害化處理、無害化排放。
四是大力營造綠色發展氛圍。廣播電視、網絡網站等各類新聞媒體應當以倡導綠色發展理念為己任,開辟專欄、強化宣傳,強力助推。應當充分利用世界環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征文、演講等系列活動,全面凝聚綠色發展正能量。應當積極發揮監督作用,通過跟蹤報道、訪談曝光等方式,宣傳先進、鞭撻落后,共同營造綠色發展的良好氛圍。
五是嚴肅查處環境污染問題。環保、農業、水務、公安等職能部門應當組成聯合執法專班,加大巡查力度,加大執法力度,對污染嚴重的養殖、種植行為堅決予以糾正,對違規焚燒、排放問題予以嚴肅查處,確保天藍水凈,確保空氣清新,確保環境優美,全面夯實綠色發展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綠色發展。
(鐘祥市政協 武永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