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縣級產業扶貧工作在中央和省、市的統一部署下,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還存在著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產業扶貧資金投入不足。整村推進項目村中用于產業發展的資金偏少,產業資金安排與貧困戶發展產業需要矛盾突出,遠遠滿足不了生產發展的需要。
二、產業扶貧技術保障不強。鄉鎮雖然有農技、畜牧技術員,但缺乏高水平的農技專家。雖然有能人大戶帶動,但貧困戶水平有限,接受能力差,致使貧困戶后續監管和脫貧效果難以保障。從貧困戶養殖情況來看,有的貧困戶已經有收益,但有的貧困戶出現死羊現象。
三、產業扶貧規模經營不大。在產業發展上,部分鄉鎮沒有突出1-2個主導產業,村級沒有突出1-2個主導產品,缺乏規模發展和經營,缺乏市場競爭力更強、效益更高的特色產業。同時,農業產業化程度還不夠高,缺乏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還沒有完全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
四、產業扶貧銷售信息缺乏。一方面,農業產業市場信息宏觀的多、微觀的少;農業科技服務的多,對市場進行前瞻性預測、綜合分析的少;盲目生產多,訂單生產少。另一方面,貧困戶往往缺乏獲取信息的工具和能力。目前貧困戶不敢去嘗試特色產業種養,擔心市場銷售,只能跟風種養傳統產業,但由于量多,又擔心銷路,不敢大規模發展。
(通城縣政協經濟人口環境資源委員會主任 魏自貴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