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詐騙活動的特點
當前,詐騙分子的詐騙活動十分猖獗。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詐騙手段現代化。大多數詐騙分子通過電信實施詐騙、通過網絡實施詐騙、通過設局實施詐騙和通過產品直銷實施詐騙等。
二是詐騙“外衣”合法化。大多數詐騙分子假借國家機關名義、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導致城鄉居民真假難辨,不經意間便落入詐騙陷進。
三是詐騙對象成人化。城鄉居民中的成年人,有的掌握家庭“經濟大權”,有的退休待遇較高,加之思想僵化、明辨是非能力差,一旦詐騙成功,便有高額收益。因此,詐騙分子多數選擇城鄉居民中的成年人、老年人實施詐騙活動。
四是詐騙活動化。一次詐騙成功,收益頗豐,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上千萬,導致詐騙份子紛紛挖空心思、如法炮制,無孔不入、無地不騙,以致于出現了詐騙專業村。
二、城鄉居民上當受騙的心理因素
詐騙分子之所以能夠詐騙成功,主要原因是抓住了人們的四大心理:
一是圖財心理。一部分人見利忘義,“瞎子見錢眼睜開”,經不住“高息回報、高額收益”的誘惑,詐騙分子略施小計,這些人便鉆進了“籠子”。
二是貪色心理。詐騙分子以美色為誘餌,布設“借腹生子”、“情人約會”等圈套,引得無數男人“競折財”。
三是避災心理。詐騙分子利用人們求安怕災心理,以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合法身份”,以保護個人財產或人身安全名義,通過電信或網絡實施詐騙,幾乎“彈無虛發”。
四是追求健康長壽心理。詐騙分子抓住一部分老年人追求健康、祈盼長壽的心理,以推銷各類“全能養生”、“祛除百病”的保健品和電器產品為手段,實施詐騙。經過“洗腦”的老年人即使掏空腰包、或是與兒女“決裂”,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
三、幾點建議
詐騙分子的詐騙活動,造成了城鄉居民財產的巨額損失,給城鄉居民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也嚴重威脅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局面,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綜合整治。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整體聯動建機制。應當由縣市區政法委牽頭,成立常設機構,落實人員和經費,專門負責防范和打擊詐騙、教育引導群眾等工作。公安、檢察、工商、司法、金融、城管等部門,以及移動、聯通、電信等公司,應當建立相應的防范和打擊詐騙聯動反應機制。
二是立足源頭抓整治。網絡、通訊等窗口單位應當加強員工教育管理,切實保護城鄉居民的個人信息。公安部門應當加大力度,嚴厲打擊偽基站的生產、銷售活動。工商部門應當對營銷公司、理財公司進行全面清理,實施有效監管,涉嫌詐騙的,依法查處。
三是主動出擊嚴打擊。公安部門應當加強電信和網絡監管,對各類詐騙信息進行“順藤摸瓜”,對詐騙分子實施“引蛇出洞”,對詐騙活動進行全面整治。國家立法部門應當修改法律的相關條款,對詐騙犯罪施以重刑,增加犯罪成本,有效震懾詐騙犯罪分子。
四是立足防范抓宣傳。開通熱線電話,健全信息網絡,受理城鄉居民防范詐騙咨詢和舉報。以發送手機短信、網絡信息、公開展示等方式,向城鄉居民通報各類詐騙案例,教育城鄉居民拒絕“免費午餐”,摒棄“天上掉餡餅”奢望,切實增強防范意識,確保個人財產安全。
(鐘祥市政協 武永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