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拿卡要、雁過拔毛、虛報冒領、貪污侵占,哪一樣不讓群眾痛恨?”“‘蟻貪’雖小,亦可‘毀樹’。既要‘打老虎’,更要‘拍蒼蠅’。”這是竹溪縣政協就反腐向基層延伸開展監督性調研時,基層群眾共同的心聲。
委員調查發現,基層腐敗現象主要有:一是“四風”問題隱形化,花樣不斷翻新;二是吃拿卡要現象仍然存在;三是落實惠農政策搞變通、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還時有發生;四是個別村干部執行政策不公,優親厚友,假公濟私;五是村務財務公開不夠,“三資”管理不夠規范。
委員一致認為,“小官”行為不端不廉,損害的是百姓切身利益,蠶食的是群眾獲得感,透支的是黨的公信力。消除“微腐敗”,需要精準發力。
為此,就如何強力推進反腐向基層延伸,委員建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強化問題導向,聚焦基層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推進民生監督工作中切實把紀律和規矩嚴起來、立起來,防止“小錢”釀出“大禍”、“蒼蠅”變成“老虎”。一是從項目資金抽查中發現問題。循著民生項目資金走向,建立“鏈條式”監督,圍繞資金劃撥、管理、分配、使用、兌現等各個環節開展監督檢查,重點發現項目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足額,管理使用是否存在損失浪費、擠占挪用,兌現過程有無降低標準、克扣截留,貪污冒領、虛報套取等問題。二是從重點工程建設中發現問題。深入重點工程項目實施現場開展跟蹤檢查,通過查項目落實情況、看項目進度等,重點檢查有無“縮水變樣”“張冠李戴”“偷工減料”“弄虛作假”等問題。三是從群眾走訪中發現問題。做到對所管轄的區域每年實施多少民生項目、發放多少民生資金、涉及多少農戶等情況“了如指掌”,經常進村進組進戶,與老百姓“話家常”,通過打聽“張家長、李家短”,及時了解民生政策落實、資金兌現情況,變被動“等”線索為主動“找”線索。四是從專項監察中發現問題。用好、用活專項監察這把“利劍”,立足“監督的再監督,檢查的再檢查”,開展“拉網式”“地毯式”排查,查找民生資金落實過程中可能被截留、挪用、克扣、貪污等問題。五是從信訪舉報中發現問題。注重發揮信訪舉報主渠道作用,定期組織分析研判,該開展調查的及時調查,對不屬于職責范圍的及時轉辦交辦,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報,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竹溪縣政協 李章新 供稿)